百达翡丽最近在价格策略上的“反转”,或许是为了找回利润。
“和那些每年量产几百万枚的钟表品牌不同,百达翡丽的年产量有限,基本稳定在2万-3万枚,它的利润增长来自于价格的上浮,而非销量的扩大。”业内人士表示,而先前的降价策略,对于这个在江湖上“独孤求败”的“表王”来说,可能并没有多大影响——因为它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所以与其没有效果地降价,还不如上调价格,重新赢得利润。
而对于更多的品牌而言,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据某瑞表代理商表示,在最近三年内都没有涨价或者降价的劳力士,其实时刻都在关注着同行的动作,以及客户的反应,最近的延保政策或许也是其与同级别的品牌欧米茄的竞争筹码——它延长后的保修年限刚好比欧米茄多一年,“在中国,欧米茄的销售比劳力士更好。”
除了百达翡丽和劳力士以外,今年以来,还有一些瑞表品牌也有不太寻常的动作。
比如厉峰旗下的腕表品牌沛纳海,今年接连两次下调价格,自2月份宣布下调公价后,紧接着在5月份又下调公价,下降幅度约在5%左右。此外,一直以来姿态颇高的腕表品牌江诗丹顿,在去年下调过价格之后,今年也跟随奢侈品降价的大潮,再度降价。
包括高端腕表在内的奢侈品行业,“降价”是其今年的一大关键词。
在瑞表巨头中,降价行为最集中的是厉峰集团旗下品牌:4月15日起,卡地亚下调香港公价;4月16日起,IWC万国表下调香港公价,5月1日起,伯爵、积家、江诗丹顿下调香港公价……
但是似乎降价策略实施以来,对于销售的提振作用并不是很明显。据亨得利钟表杭州大厦店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年调价政策实施后,IWC万国表的销售与去年同期相比有20-30%的增长,积家也有小幅增长,其余品牌的销售业绩则基本与去年持平。
另一瑞表巨头Swatch集团尚无降价动作。据业内人士分析,或许是因为其旗下中低端品牌较多,销售压力相对较小。而其国内的部分代理商,却已因为库存压力较大而开始自己寻找出路。
上个月底,杭州市中心某百货店举行了一场名表特卖,美度、浪琴、汉密尔顿、雷达、天梭等品牌的腕表,以4-7折的价格出售。到过现场的钟表爱好者表示,大多数表都是至少三年前的老款,可见该代理商库存积压不少。
业内人士表示,靠特卖或者折扣来“清库存”,或是近两年来瑞表代理商的普遍做法。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