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招标投标 > 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的二次定位比较超前

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的二次定位比较超前

众多商业地产项目纷纷变身写字楼,与多年前开发商非理性的疯狂涌入不无关系。以北京市场为例,能够运营成功的购物中心项目并不多,不少新兴项目尽管凭借餐饮等休闲业态吸引了客流,但却是赔本赚吆喝。

  信息显示,中关村·东方创业谷覆盖鼎好阳光城以西、微软大厦以东、普天大厦以南、欧美汇以北的扇形区域,并包含通往中关村大街的中关村广场步行街部分区域,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从项目功能分区上看,将集合创新创业区、生态办公区以及特色餐饮区等六大功能区,且目前已有创业公社入驻其中。

  与此前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以大型超市、主题百货店、步行街为主的规划不同,中关村·东方创业谷在规划上明显加大了对办公区域的重视。原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的规划中主体结构沉潜于10万平方米的城市花园下方,商业部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按照中关村·东方创业谷的招商规划,此后将依托城市花园,为企业总部、互联网金融机构、科技创新企业等打造生态办公区。

  自2013年被光耀东方收购后,原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一直处于“半瘫痪”状态。虽然中关村·东方创业谷的规划俨然有要做中国版“硅谷”的势头,但要实现这一目标或有不小难度。本报此前曾报道,自光耀东方22亿元拿下原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后,该项目一度停摆。尤其是于3月12日津乐汇百货整体撤离后,商场E区人去楼空。北京商报记者昨日看到,由于项目招商才刚起步,原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A区除了星巴克、味千拉面、大食代等餐饮企业在运营外,其他都被铁门和围挡封闭,与此前并无区别。

  此次中关村·东方创业谷启动招商,也意味着光耀东方对原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的调整正式起步。对于此前原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被收购后长期处于烂尾状态,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永平表示,光耀东方集团不单纯只看重区位升值空间,对于商场本身的运营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依照当时状况来看,光耀东方集团可能还处于酝酿品牌调整的阶段。

  面对电商冲击、购物中心竞争加剧的情况,打造创业集群,集合办公、购物、餐饮于一体,似乎正是光耀东方花费近三年为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找到的出路。从去年开始,包括大钟寺中坤广场、原太平洋百货所在的盈科中心均相继变身写字楼。不久前,华堂商场北苑店撤出后一直空置的物业,也启动了变身写字楼的过程。

  郭增利表示,创业空间与购物中心相结合的模式在国外早有先例,但在国内尚属超前。从中关村·东方创业谷的规划来看,比较符合中关村的区位定位,而且也符合政府的导向。

  同一地段,商铺租金普遍高于写字楼,从这一点看,将传统的商业卖场转变为“商业+写字楼”的配套模式,光耀东方收益势必会受到影响。对此郭增利认为,光耀东方更看重的可能是长远的资本收入。通过引进创业企业时给予一定的优惠,孵化创新型企业,一旦企业能够成长起来,地产方将获得来自租金和资本市场的两方收入。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