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国内数据 > 进口棉受冷落 成交比例出现下滑

进口棉受冷落 成交比例出现下滑

储棉轮出评述,进口棉受冷落,成交比例下降。接下来,跟着世界服装鞋帽网的小编一起来看一看详细的资讯吧。

  7月14日储备棉轮出数量为50812.1811吨,实际成交4090.1267吨,成交比例8.04%。其中国产棉计划轮出30008.3628吨,实际成交3613.07吨,平均长度28.8;进口棉计划轮出20803.8183吨,实际成交477.0567吨,平均长度28.3。参与涉及竞买成功的企业共计21家。

  具体交易特点如下:

  一、最高成交价14310元/吨,共计299.6227吨,承储在冀州恒通棉花仓储有限公司(2012年度进口棉)。最低成交价11620元/吨,共计175.338吨,承储在保定银祥棉业有限公司(顺平仓库)(2011年度国产棉)。

  二、2011年度国产棉成交最高加价380元/吨,最低加价20元/吨。2012年度进口棉成交最高加价为20元/吨。

  2011年度国产棉成交最高价:13450元/吨;最低价:11620元/吨;平均价:12564元/吨,折3128B价13330元/吨。

  2012年度进口棉成交最高价:14310元/吨;最低价:14130元/吨;平均价:14220元/吨,折3128B价15520元/吨。

  据中国棉花信息网统计,截至7月14日储备棉轮出累计成交17838.1492吨,成交比例15.52%。

  相关链接:

  年初时,有声音预期“棉花低点将在3、4月份出现”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不想,2015年6月份的棉花价格的低点,创下了2014年11月底以来的新低。原来寄希望行情有个像样的反弹的朋友,2015年上半年基本是以失望告终。

  而下游的棉纺行业也正在经历转型的痛苦,除了对棉花品质等级要求越来越高,以至于大部分的储备棉花品质都达不到要求外,棉花纤维的替代品(如化纤,再生纤维)等对棉花纤维的替代已经形成气候,南方很多织布厂2015年下半年的订单大部分以混纺面料为主。即使是有些纯棉类的面料订单,商家还是选择进口棉纱。

  6月30号,管理层明确了储备棉花轮储的消息,给市场吃了“定心丸”,上游棉花企业可以据此计算销售价格,下游棉纺厂可以据此计算采购价格,市场不担心价格的高低,担心的“不确定”,未来棉花价格将围绕政策所制定的价格中枢上下波动,这对棉花种植加工和棉纺厂采购棉花,多多少少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还看周边,越南的纺纱厂开工充足,大部分是来自中国的订单,他们的用棉成本比中国低,受国内一些知名品牌的采购经理欢迎,下半年都陆续将去孟加拉,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考察面料和成衣的生产基地。以前的企业家们是“用订单投票”,而现在企业家们都在“用脚投票”。

  2015年,时间已经过半了,上半年泛善可陈。下半年,对于棉花棉纱市场而言,利空利多交织而来,也不缺乏各类炒作题材,作为投资者企业家,原则要坚持,耳根子要清净,多走访一线生产企业,而不是看那些堆满数字和图表的“研发报告”。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