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3年的寒冬期后,服装行 业终于有了回暖的迹象。 受到市场疲软、终端销售乏 力、成本刚性上涨及订货会弊端等因素的影响,自2012年以来,我国服 装行业多项效益指标严重下滑,高库存的负面效应不断扩大。尽管服装企业的最新数据冷暖不一,但业界普遍认为,随着市场消费与需求、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竞争格局 等方面均呈现出新的阶段性变化。
2015年我国服装行业步伐虽然依旧放缓,但缓中有进,蕴含着巨大的增长动力。“服装行业的高库存危机已经过去。”鞋服行业独立评论人马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对于服装 行业未来的发展表达了乐观态度。马岗表示,在经历此轮寒冬期,服装企业全力去库存,并对导致此轮 危机的原因也有了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未来整个行业的调整和发展。
在服装行业库存危机显现后,业内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总结,指出这种订货模式起了不少负面的作用。对此,李宁公司品牌公关总监李纬也曾表示,过去行业过分依赖批发运营的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从行业发展的规律来看,以零售为导向的业务模式是必然的。业界则指出,服装行业在经历此轮库存危机后,已经从商业模式的调整入手,采取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设计适销产品、渠道扁平化以减少 利润分配中间环节、整合供应链以缩短前端设计到终端上架时间 的策略,逐渐改变了以往的期货订货制。
面对服装企业数据的冷暖不一,马岗表示,由于服装企业自身资源及高库存危机后采取的应对策 略不同,效果也不尽一致。但总体而言,国内服装企业的库存整理、渠道调整、内部提升以及品牌差异化等战略调整已经初步取得成效,行业正在逐渐回暖。马岗同时强调,相比以前外延扩张式的粗放发展,服装企业应通过管理革新、模式调整等措施以获得更为健康、持久的发展。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