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地方热点 > 贵州刺绣吸引时尚界名人 锦绣计划助力刺绣技艺的传承与传播

贵州刺绣吸引时尚界名人 锦绣计划助力刺绣技艺的传承与传播

贵州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妇女特色手工技能大赛,贵州绣娘原汁原味的手工刺绣精美绝伦,迷住了前来观看的时尚界名人。这些民间手世技艺不仅有很高的工艺美术水平,而且其价值和意义更是人类的瑰宝,必须继续传承与传播下去。贵州省妇联牵头的锦绣计划将把这一目标继续下去。

  贵州刺绣文化获服装业知名设计师为锦绣计划点赞

  7月24日,在中国(贵州)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妇女特色手工(刺绣)技能大赛现场,108位全省各地层层选拔出的顶级绣娘,同聚一堂,斗技斗艺。

  百位身着各自民族盛装的绣娘飞舞着针线,织出美轮美奂的锦绣,场面甚是恢弘,规模蔚为壮观。花鸟鱼虫人、天地日月山,一切美好的事物和愿望重现于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工艺中,精美绝伦的刺绣技艺各具特色流光溢彩。

  前来观赛的国内服装行业的设计专家们非常看好贵州刺绣的未来前景,纷纷为贵州锦绣计划点赞,乐意为贵州刺绣走向世界出策出力。

  国内著名服装设计师,国内第一个设计师品牌“例外”的创始人马可对贵州刺绣的钟情已十年有余。在比赛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都水族马尾绣的技艺让她驻足留恋,与绣娘交流时间良久。遇到很多类似很受启发的作品,她都让助手记下绣娘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贵州的绣娘,其数量和规模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在全国各地采风寻找灵感,马可在贵州待的时间最多。她说,贵州刺绣最打动她的是其中蕴含的情感。无论小孩的背带还是女子的嫁衣,老的民间手工艺绣品都包含了刺绣者对家人的关爱。同时,许多没有文字的民族,把民族历史用刺绣的形式传承下来,不仅有很高的工艺美术水平,其价值和意义更是人类历史的瑰宝。

  马可一直认为,单纯的、不带任何商业目的才是手工艺品的最高境界,但捧着金饭碗要饭是可悲的。传承和创新是必须面对的课题。如何为绣娘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又保护好里面的淳朴情感,是她长期思量所在。

  “中国的手工艺不应只是我们这一代人独享,而应属于全中国炎黄子孙和全世界人民。贵州的传统刺绣在其中占有很重的份额。绣娘是有土地的农民,和产业工人有本质的不同,如何平衡好她们务农和刺绣的关系,让手工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需要大家共同思考。”马可说,设计师能够通过设计为作品提升附加值。她非常乐意在设计上为贵州锦绣计划贡献力量。

  “不仅是保护民族手工技艺,更要把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带给世界,要为国际时尚舞台带去中国独有的时尚文化,引领新的流行趋势,这也是在21世纪中国能够带给世界的宝贵财富。”马可说。

  中国服装协会荣誉会长李欣曾在北京遭遇过寻一位老师傅做盘扣的艰难,在贵阳观赛后,她激动不已:“贵州这么多高手在民间,我看到了民族手工艺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她说,整个服装界都在寻找绣娘,因为老的绣娘年纪大了,而年轻人又不愿意学,贵州还能有这么多绣娘的储备非常难能可贵。因此,她对贵州省政府把绣娘培训纳入十件实事之一,贵州省妇联倾力牵头实施锦绣计划非常支持。继承保护的同时如何创新?她建议,拓宽元素思路,可以借助科技,让贵州刺绣的图案通过数码印花、转移印花,实现新的承载和传播。

  环球夫人北京赛区执行主席爱新觉罗·刘藻一直在国际时尚传播的高端领域工作,第一次到贵州就被赛场上绣娘们的作品深深吸引:“这些作品非常具有历史传承感,她们完全是用心在作画,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把生活和艺术完全融为了一体。”

  高端个性化定制是爱新觉罗·刘藻的特长。看着各色绣品,她的脑海里一直在构思这些元素该怎么呈现在钥匙包、沙发靠垫等生活用品上。同时,她觉得,“我非常想让这些元素走出贵州,登上国际时尚的舞台!”

  中国第一代服装设计师、江西服装学院华服研究院院长王化正在编写一本《绣娘实用手册》。她希望通过中国顶级专家为贵州绣娘做高端专业培训,让贵州刺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