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云家政这样的大平台上的“技能外挂者”,资质究竟靠不靠谱,也是享受“技能外挂”服务的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业内人士提出,在社会诚信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显得尤为脆弱。简单地把家政服务员的信息罗列到网上,是不能够解决雇佣双方的信任屏障的,尤其对居家保姆这样的特殊职业,雇佣双方更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熟人医疗APP“青苹果健康”创始人徐嘉子说,要使用他们的平台,有一套严格的审核流程。“在线注册的医生要提供一系列身份和医师资质的凭证,更要上传手持身份证的头像,并通过后台工作人员的逐一审核。”
“在行”平台对“行家”也有一定的资质要求,除了有分享精神和沟通技巧外,还需要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里有一定时间的积累,譬如5到10年,并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
魏武挥指出,接入O2O平台的服务提供双方个人资质由谁来审核,不仅关系到服务质量,更关系到安全隐患等问题,他认为,平台提供商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是否能做平台使用者的背景调查,包括有无犯罪记录等。又比如可以和一些征信机构合作,来考察是否‘良民’。”
请人上门烧饭,却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吃坏了肚子;预订了顺风车,却遇上了态度恶劣、迟迟未出现的车主……“技能外挂”时代,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了,但消费纠纷也时有发生。和实体商铺相比,目前的O2O服务出现纠纷,往往消费者会投诉无门,平台和服务提供者会相互“扯皮”。
但是,魏武挥对此并不认同。“就拿五星评价体系来说,它并不能精准反映出服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一来绝大多数人即使遭遇了不佳的服务,也会因为‘省事’而给出好评;二来,一星的差评究竟原因是什么也很难得知。”魏武挥觉得,当服务提供损害了需求方利益时,应该由平台来负责。“虽然服务提供者是个人,但公众提需求的时候大多是冲着平台去的。每个平台其实对服务提供者的数据,其实都是有据可查,也有能力替需求方维权的。”
一对一的交流能更加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但基于经验的交流分享并非是一种标准化服务。曾进坦言,拿“在行”举例,“行家”是否真正在行是很难判断的,他们没法确保行家的谈话内容,也无法在谈话中途进行约束。“这时候需要一份服务指南来引导。”在“在行”官网的“行家帮助”指南里,对行家的行为规范进行了详尽的解答,如时间的限制、话题的限定等,甚至还规定了在咖啡馆约见由谁买单。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