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消费者而言,“一站式购物”和“有吸引力的价格”曾经是百货行业突出的两大核心价值,而电商的出现及蓬勃发展,极大地弱化了百货实体门店的这两大核心价值,在电商平台上,消费者可以瞬间完成商品的搜寻,功能认知以及比价过程。同时,面对电商的低价轰炸,传统百货行业惯常使用促销打折、买赠、满增等高性价比价值也荡然无存。
为此,在过去的八年间,电商销售从占比1.2%提升到2014的10.6%,交易额达到2.8万亿,超越连锁零售百强销售占比2%以上。电商的蓬勃发展快速挤占了百货行业的市场份额,分走了近半江山。
基于2014年百货上市公司业绩TOP30排行榜,除了万达百货、首商百货、天虹、南京新百等12家实现正增长外,18家百货企业年度销售、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百盛、王府井同店销售下降近8%,金鹰同店下降近6%。2015年业绩下滑趋势更为明显,上半年,根据iziRetail的抽样调查,全国60%的百货商场业绩处于下滑状态。
不良的经营业绩下,今年来百货行业关店如潮。2013年全年知名传统百货企业关店共计24家,其中百盛2家,大洋2家,天虹2家;2014年全年知名传统百货企业关店共计23家,其中百盛4家,华堂、中都各3家;相较前两年,2015年仅上半年,知名传统百货企业关店已达25家,其中万达百货10家,天虹3家,玛莎5家,金鹰2家。
在发展城镇化的背景下,部分房企提前布局商业地产,目前中国的商业地产规模已经跃居全球第一,去年全球新建的购物中心当中,面积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中国占九个,全球在建的购物中心面积超过一半来自中国。
然而由于经营与消费力的不足,我国不少大中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空置率逐步上升,商业地产过剩现象日趋明显。
在此情况下,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在日益增加,其中租金和人工是百货行业经营中最大的成本项。近年来,近年来连锁百强企业续约房租成本平均上涨约30%,人工成本平均上涨15%。这对净利润率平均水平在2%-3%的零售业而言,确实是极大的挑战。
然而,传统百货行业今日的困境决定性因素不在电商的发展,也不能归因于成本的快速增长,缺失体验、远离需求才是百货行业困境的根本原因。
首先在坪效管理模式下,传统百货更擅长“规划”内部的经营面积,每个门店都在不断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经营面积内最大限度塞满品牌,甚至不惜不断缩减公共通道,在“品牌”拥挤的场所内购物,消费者体验极差。
其次,传统百货多依赖招商品牌吸引消费者到场消费,长期的“二房东”赢利模式,使得百货运营商在消费需求管理能力、消费体验优化能力以及商品管理能力并未获得较大的提升。疏于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缺乏对品牌的整合能力,依存于商圈优势,百货行业难以抵抗外部竞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