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产业链上游的行业是缝制设备,现在它们也启动电脑程序,和“工业4.0”、“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联系再一起,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缝机行业进入调整期
伴随着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以及WTO的加入,我国的缝制设备行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工业缝纫机从无到有,满足了市场飞速发展的需求,在这个阶段,我国的缝制机械工业可以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也就是在这样的市场机会下,依靠缝制机械企业的努力,使我国的缝制机械形成了目前门类齐全、相对完善的生产体系,在相当大程度上满足了服装产业相对粗放的市场需求。
服务升级与智能升级
服装产业升级,基础设备先行,对此,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秘书长杨晓京谈道:“《中国制造2025》规划已经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以人为本。规划明确提出,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这无疑为缝制设备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杨晓京介绍,当前我国的缝制机械工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时期,从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行业总产值、销售收入以及利润,均有不同幅度下降,行业发展的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但是与此同时,以模板缝纫机、自动缝制单元为代表的新型缝制设备正在用户行业掀起“机器换人”的热潮,以钉扣机、锁眼机、包缝机等为代表的特种机仍然保持持续增长,多功能家用缝纫机正以超过20%的增长速度坚定地迈出缝纫机重返家庭的步伐。由此不难看出,缝制设备制造业升级已经成为新常态下企业寻求突围的发展方向,而这个突围的方向就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基础上的服务升级与智能升级。
提供个性化智能产品
制造业升级为服务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据杨晓京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缝制机械工业积极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机电一体化缝制设备占比从十一五末的20%上升到了46.5%,电脑平缝机占平缝机总量的比例由36.5%提升到了64%,规模企业数量比十一五末增长了13.5%,规模企业产值占全行业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52%增长到目前的60%。
对于缝制设备行业而言,服务转型是制造业升级的必由之路。自1927年首台国产缝纫机诞生至今的近9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我国缝制机械快速发展,已经构建起产销相互衔接、整零相互配合、产学研协同科技攻关、不同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较为完善的产业格局。同时,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企业数量增多、行业产能过剩、产品质量与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手段不规范等诸多问题。近几年来,国内服装、鞋帽、皮革、箱包等传统下游行业的需求总量萎缩,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增长,用户群体不再满足于企业提供产品的本身,而是更注重与产品相伴随的服务与功能。与此同时,人口红利的消失导致了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弱化,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也要求企业必须更加重视面向客户的定制服务、营销服务、物流服务、培训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不断加大服务要素的投入。
把行业的微笑曲线拉直
鉴于服装产业的成本压力,如今已经开始有部分服装企业向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转移,这就要求我国的服装产业必须进行升级,打造以智慧型制造为标志的全新的制造体系。一个现代化的以信息化为基础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工业甚至会改变中国庞大服装产业的整体体系,这同时也为缝制设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未来,跨界与多元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对缝制设备企业而言,要从产业链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发展与定位,而价值是需要围绕客户进行实时响应的,这甚至需要企业能在更高层次上超越客户所需要的服务。未来缝制设备行业的微笑曲线应该是拉直的,不能只重视微笑曲线上的研发与销售,而忽视了产品本身。“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供附加值最大、最符合客户个性化需求、品质最高、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产品。也就是说,未来将是一个彼此相互链结的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王洪艳说。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