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即时新闻 > 奢侈品牌掀起“舌尖上”的跨界风

奢侈品牌掀起“舌尖上”的跨界风

目前国内的很多经济都不是很好,面对这样的市场,商家就应该进一步了解顾客的心理。就如奢侈品牌们也加入了创新的队伍。在店里开一个咖啡厅,让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接下来请看详细资讯。

  跨越半个世纪,诸如Miu Miu、尊尼获加、宝格丽等品牌,纷纷投资拍摄微电影或电影。这不是品牌对商业电影的植入,而是品牌根据自己的品牌理念、感受,将品牌文化以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传达给消费者。

  对品牌而言,借助电影,特别是一些文艺片,无论是植入也好,或者是自己投资编导的电影,向核心消费者传达品牌文化及最新的产品,比起在时尚杂志拍大片做广告更“软”,让消费者感觉不那么商业。

  在国内,一部商业片的上映周期往往只有不足1个月,其间还有多部影片与之争锋,随后便销声匿迹。但喝杯咖啡,品一回下午茶或是享受一次地道的意式大餐或法式美食,对北上广的小白领们而言,并不是一件奢侈的事。况且中国的消费者对美食有着天然的喜爱,喜欢享受舌尖上的奢侈的人远比借助奢侈品包包体现自我的人要多。

  正是这样的原因,Gucci在上海开了1921Gucci,来自大众点评网的信息显示,该餐厅午餐时段人均150元,晚餐时段人均330元,比起动辄5位数的一只皮包而言,可以说是“可负担得起”的奢华。

  当然,奢侈品跨界“舌尖”并非中国区的首创,在意大利以及奢侈品新兴国家日本、韩国,类似的咖啡厅及餐厅早已有之,“这样能有效增加品牌黏度。”陈凯说。

  陈凯经常到意大利总部接受培训,他告诉记者,咖啡厅是门店的“标配”,特别是一些女装品牌。“女士们经常是跟先生一起来购物,先生出钱并当参谋。”陈凯说,相比于女士,男士们对购物、逛街往往兴趣不高,甚至对有些人而言是种折磨。于是细心的商家就把舒适的真皮沙发搬到了店中,专供他们休息,让他们一边品尝着地道的咖啡,翻看着精美的杂志,边等待着太太们试衣、享受购物的乐趣。“当然那些杂志都是品牌定制的,不是市面上随处可见的。看着太太们打扮得比杂志模特还漂亮,男人们便大方付款,一举两得。”

  这种广为使用的方式近年来被奢侈品牌扩大化使用,与其在店里角落里开个咖啡吧,不如直接跨界开餐厅,这让核心消费者光顾的次数更多了,也会借助美食带来更多新兴消费者。也难怪去年Prada与LVMH集团为个小小的咖啡馆也要争上一争。

  此外无论是Prada的甜品店还是Gucci的咖啡厅,这些餐厅的装潢以及贩售的食品,无一例外都打上了品牌的Logo或经典设计形象,让消费者在享用美食时,调动了多个感观对品牌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与一般奢侈品消费不同,餐饮的消费频次远高于珠宝、服饰,而消费者是有消费惯性的。”消费心理学专家李明告诉记者,食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打下的烙印远比服装高,比如不少消费者已经把星巴克、Costa与正宗的咖啡划上了等号,重复购买率极高,而一家经营得好的餐厅或咖啡厅,回头率会很高。

  不管是再好的企业,如果不创新是无法做大做强的。奢侈品牌商们纷纷转战餐饮界,让顾客在品尝商品的同时,了解该店的商品,最终选择去买一件商品,真真做的非常的好,给顾客营造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想想都不可能不买。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