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传统零售行业迎来倒闭潮“大劫难”的背景下,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及电商工具进行转型升级成为唯一的选择。对传统零售百货业而言,这是趋势,更是未来。
针对目前百货行业的境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出路主要还是靠实体零售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去探索求变,作为商务主管部门,商务部近期亦准备从三个方面加大力度,推动实体零售企业转型创新。
“一是推动经营模式的转变,支持开展品牌商品联合采购,引导零售企业提高自营比重,发展自有品牌,从‘二房东’的联营模式向联营、自营、自有品牌混合发展的模式转变。二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引导传统零售企业主动拥抱互联网,发挥实体店网点和物流的优势,发展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在线支付等融合发展模式。三是引导多业态协同发展。引导百货店、购物中心完善业态布局,丰富餐饮、教育、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从2003年以来,中国百货业经历了近十年的黄金发展期,顺风顺水的环境使得百货业轻易就能保持每年两位数的增长,也客观上造就了百货业的不思变化。”夏琳表示,在新的形势下,百货业的转型之心比谁都迫切。
“百货公司当前应减慢扩张的速度,少开新店,转而寻求健康良性的发展。”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近几年百货零售业成本上升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人力、物业方面,近几年人力成本年均增幅都在10%—30%左右。”夏琳说,在传统零售业深度调整的格局下,百货业需要顺应市场需求,加速转型创新。
业界认为,百货公司希望通过减少店铺的数量,关闭一些在短期内无法扭转亏损的百货店面,试图保证净利润。不过,百货业只是一个缩影,在新兴消费模式兴起的背景下,“关店潮”成为2015年国内零售业唯一的关键词。
“由于前些年百货行业生意好做,大幅扩张背后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并未凸显,但经济增速放缓、电商等新兴业态冲击以及自身经营成本上升等因素叠加,百货行业进入了调整期。”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夏琳说,有些门店关闭是经营困难所致,也有些是出于自身主动转型需要。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