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风衣上沾着几处颜料,口袋里藏着一瓶陈年威士忌,45岁的上海画家丁乙显现出了艺术家特有的气质。4月9日,在苏州河边的一处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丁乙——第一个为世界顶级品牌爱玛仕设计产品的中国设计师。
皮质风衣上沾着几处颜料,口袋里藏着一瓶陈年威士忌,45岁的上海画家丁乙显现出了艺术家特有的气质。
在苏州河边的一处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丁乙——第一个为世界顶级品牌爱玛仕设计产品的中国设计师。
“让我改变风格?不可能”
并不是每个艺术家都能在炫目的光环下保持本色,丁乙却能做到异乎寻常的平静。由他设计的一款丝巾“中国韵律”已经新鲜出炉。将于9月7日在上海爱玛仕进驻中国10周年庆典上推出。
看看丁乙的成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每年都有五次以上的画展,展出地遍及法国、德国、美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克罗地亚等国。他的画被许多艺术馆购买和收藏。
丁乙原名丁荣,先后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原先学的国画,有扎实的构图和色彩功底。17年前,当他走出校园时喜欢上了抽象派绘画,甚至为此改了颇具简约风格的名字。这种艺术风格和这个名字一起陪伴了他整整17年。
这就难怪,当爱玛仕的人不远万里来到上海,找到他时,他的第一反应如此激烈:“要画你们的东西?要让我改变风格吗?不可能!”
他的画室里摆放着八张画,每张画都是三四米宽、两米高,是在整块苏格兰式的方格布上绘画的。布钉在画框上,刷上底色后隐约可见五厘米见方的格子的痕迹。随后,他就开始用不同颜色在每个格子里填写“米”字。从远处看,画作上只有规则和不规则变化的矩阵色彩。每幅画通常需要两周完成。这八张画是13年来他累积的代表作。
“我选择有艺术底蕴的公司”
和丁乙的工作室不到20米的距离,是一处颇具知名度的画廊——香格纳画廊。许多国外的绘画收藏家都慕名而来。
2006年冬天,画廊里来了一个穿着讲究的老外,他就是爱玛仕全球艺术总监,也是爱玛仕家族的成员。画廊里巨幅的“米”字画吸引了他。不到一周,爱玛仕上海地区的负责人就找到了丁乙,传达了希望他为爱玛仕设计丝巾的请求。
这次邀请只有上海方面的人出场,地点就在波特曼的日本餐馆里,公司负责人带来了他们手头几乎所有介绍爱玛仕的资料,长篇大论地解释了爱玛仕的悠久传统。丁乙本来对品牌就知之甚少,所以听得很模糊,只觉得:“他们管理比较厉害的,设计限制很多,还说是挑战。”
圣诞节前两周左右,爱方有了进一步的动作,丁乙受邀到法国爱玛仕总部作考察。第一天傍晚飞机抵达。第二天早晨8点半,丁乙到位于里昂的爱玛仕丝巾工厂,参观半手工绘制工艺。工作人员还拿出了一个世纪前的历史手稿,向他讲述了制版和手绘的发展历程,以及传统手绘工艺的特点。
下午,丁乙马拉松式地进入了印刷和质检环节参观,“我觉得那根本不是丝巾印染,那是在印丝网版画啊!”丁乙感慨,“如果丝巾上有26种颜色,他们就要印26遍”,而通常服装只采用简单的四色印刷。在整个流水线上,每个工人全程跟踪一条丝巾的制作流程,手工印染、手工卷边。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丝巾放在海水里泡上一整年依然色彩分明。”如此氛围深深感染着丁乙,他早就考虑好选择有艺术底蕴、历史悠久的公司,爱玛仕无疑是理想的对象。
“拍板就在一顿饭的工夫”
到法国的第三天,丁乙回到了巴黎爱玛仕的总部。设计部的经理接待了他,毫无保留地向他展示了几百年来爱玛仕产品,包括早年的马具用品、各个年代生产的皮包、服装、丝巾等等。
一个惹眼的展览柜里还有许多空位,旁边标注着年代和产品名称,那是爱玛仕回购部门还在竭力寻找的产品。“历史是不能忘记的,看到这些东西就会带来新的设计灵感。”丁乙很赞同。
重要的午餐时间到了,爱玛仕全球艺术总监的出现,暗示着真正的谈判即将开始。总监拿出了爱玛仕家族的相册,这本记录了家族传奇历史的影像集有这样一组有趣的照片:一个艺术总监和一个著名设计师的合影,画面里两人正热烈地探讨着一块美丽丝巾上的花纹。“这是我的爷爷,他是当年的艺术总监,旁边是他最尊重的设计师。”总监微笑着说,“您看第二张照片里是谁?”那是非常相像的一张照片,丁乙得知,图片讲述的是他父亲成为艺术总监后和设计师讨论丝巾的场景。
“希望我们也能有一张这样的照片!”总监满脸笑意,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丁乙。
“拍板就在一顿饭的工夫。”丁乙笑着对记者说。最后的感情攻势显然非常奏效。下午3点,设计部门的经理、律师和丁乙开始具体商谈签约事宜。
就在达成一致之后,总监拍着丁乙的肩膀说,爱玛仕全球最大的旗舰店设在巴黎,在店堂外的屋顶上有四匹骏马的雕塑,那是爱玛仕品牌的标志。每匹马的背上都有两面旗帜,总共八面,分别是爱玛仕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丝巾图案,“我们希望有一天,你的丝巾能挂在马上!”
回忆起这些,丁乙的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在成为世界顶级品牌的第一个中国设计师之后,他并不满足。
和爱玛仕的合作,让丁乙第一次如此接近一个巨大的商业舞台,他却说:“商业?我没兴趣。我还是喜欢画画。”
他让爱玛仕妥协
“创作,一切由我决定”
艺术家都有一个共性,创作自由。丁乙也不例外。当谈判进入到设计的主题阶段时,丁乙的态度变得出乎意料地坚定起来。
“我是不会为了迎合别人的风格而在艺术上作出妥协的,否则就不是我了。”对于创作主题的探讨,丁乙没有给出丝毫回旋的余地。这对爱玛仕设计部门来说,也是一次艰难的抉择。一方面,他们非常信赖全球艺术总监的眼光,相信他为爱玛仕选择了最好的合作伙伴;但另一方面,在爱玛仕选择的所有设计师中,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画家,而非专业设计师。
最终妥协的是爱玛仕一方。
当设计部经理拿出一张白纸摆在丁乙面前的时候,他意外地画了一个正方形,“你的界限就是这个方形,88.5cmX88.5cm,”经理突然抬头对他微笑了一下,随即在方形的中间写下了大大一串英文字母freedom,“在界限里,就是你的自由。”
这次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对峙,丁乙大获全胜,这在爱玛仕的历史上也是头一遭。难怪丁乙颇为得意地说:“创作,一切由我决定。”
“这是最保密的一次创作”
巴黎之行归来,丁乙便投入到了紧张的创作过程中。但身为艺术家的他,多少有些不习惯严格的商业行为模式。平时,他习惯了在200平米的大工作间里自由创作。画家和藏友的到访是常有的事。这次,他不得不躲进了里间小屋创作。
爱玛仕上海区域的负责人常来看看画作的进度,并要求严格保护作品的版权,毕竟一旦设计图纸进入生产流程,投入是相当可观的。
画作总共耗时三个星期,而那时正是春节长假。“我只在家里呆了年三十和初一两天,就又回来工作了”,面对新的挑战,丁乙情绪很高。
二月底,作品正式交付。为了安全保密的考虑,国际艺术品公司的运送员直接到丁乙的工作室取画、封存。报关也用去了整整一个星期。
“这是我遇到的最保密的一次艺术创作,哈哈哈。”丁乙觉得很有趣,笑得很开心。
“我想表现城市的律动”
为了切合爱玛仕进驻中国10周年的主题,带给消费者更中国的印象和概念,丁乙最终拿出的作品,取名为rhythm of China,中国韵律。
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一封快递邮件送到了丁乙手中,打开一看,正是由爱玛仕上海区域转发的一封来自法国总部的确认函。信件中有一张图片是丝巾最终的定稿,于是,记者第一时间和丁乙一起看到了9月即将上市的新品彩色图纸。
这件作品与丁乙工作室里的其他画作有很大区别。考虑到丝巾的尺寸和大幅画作产生的视觉冲击感的不同,他按照比例缩小,让色彩和构图显得更加细腻。虽然仍是他一贯的“米”字图结构,但放弃了艳粉鲜绿、数码感十足的近期画作风格,转而采用了黑色作底,镶嵌着颇具神秘感的棕红、浅褐、墨绿等颜色,基调与傣族风情的服装略有相似,让人一眼看去便联想到美丽动人的少数民族的舞蹈,沉稳中富有律动感。
丁乙说:“其实我想表现的应该是城市的律动,就像在上海,在繁杂下忙碌的跳动的城市的节奏。”
丁乙还细心地指给记者看,在丝巾的两个对角处,他将“米”字改为了“H”,“这也是为爱玛仕而特地做的改动。”
在丁乙看来,这可是一个大的让步了。
“设计费相当于半幅画”
谈到报酬问题,丁乙说:“对我来说,这点经济回报不算什么”。据他自己介绍,此次合作收入分两部分,第一是设计费用,第二是50年的版税,即每卖出一条丝巾提取相应版税,具体多少数字,丁乙不肯透露:“没办法,这是行业规矩。”
“设计费用,说实话,相当于我半幅画的市场价格,所以我真的无所谓。”丁乙现在工作室200多平米的规模,仅房产价值就以千万计,加上每年展览和出售画作的收入。设计费用的数量在其资产中的比重几乎可以忽略。
“我没有考虑钱的问题。”丁乙如是说。这或许是艺术家的无奈,因为他实在无暇和商人、律师讨价还价;这也或许是他的精明之处,因为合作总是一步一步开始的。
在丁乙收到的邮件里,记者还看到了一条重要的信息,爱玛仕正试图说服他答应,将这个丝巾图案用作今秋男装衬衣的布料。看中这款图案的VERONIC NICHIAN是法国一位著名的男装设计师,他从事爱玛仕男装设计已有17年。信函说:“我们相信,可以穿着你的作品,应该是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吧。”
“现在他们正在替我向巴黎总部询问关于版税的问题,不知道会不会有第二次合作。”丁乙的话仿佛谨慎了些,但他自信的笑容和会意的眼神却已透露出十足的把握。
“我的目标是蓬皮杜画廊”
“我相信,任何一个艺术家都不会把自己的作品挂在别人脖子上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丁乙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非常严肃,“我仍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出现在蓬皮杜画廊里,呵呵,那是一定的。”
丁乙现任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传达设计分院的教授,最近他正打算在学校开设一个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专门从事与美术相关的商业运作。“我正需要这样的案例,机会就来了,现在看来这应该是我最大的目的了。”
9月在一步步走近,丁乙已经成了爱玛仕十周年庆典的重要人物,不仅因为这款丝巾,更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原本定在城市规划馆的庆典,在丁乙的建议下,改在了上海美术馆。
“因为那里有更多的艺术气息。”这也是丁乙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对艺术的再一次致敬。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