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国内数据 > 2014/2015年度棉商很受伤 收购资金预期偏紧

2014/2015年度棉商很受伤 收购资金预期偏紧

2014/2015年度棉价整体呈现振荡下跌走势,2014/2015年度棉商很受伤,收购资金预期偏紧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详细的资讯吧。

  目前,内地较多棉花企业虽有意向进入新疆进行棉花经营,但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往往望而却步。据了解,目前新疆棉花加工厂包厂费用已较上年有明显下降,往年动辄200万—300万的包厂费用已经降至50万—70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棉商对市场更加理性的态度。

  整体来看,在2015/2016年度新棉上市期,收购资金预期偏紧,偏紧的资金现实制约棉价空间,期货及现货市场弱势振荡的可能性较大。

   在2015/2016年度新棉上市初期,国内籽棉收购价在7元/斤附近,折皮棉加工成本在16200元/吨。其间棉价持续振荡下跌,虽有政策稳定市场,但棉商普遍加工成本在14000元/吨以上。到2014/2015年度末郑棉期价跌至12500元/吨附近,棉商购销倒挂,普遍遭遇亏损。

  据中国棉花信息网统计,截至7月底,国内棉花商业库存为142万吨,而上年同期该数据仅为55万吨,商业库存量增加近87万吨。临近年度末仍有较多的库存未销售,一方面,意味着新棉大量上市前市场不缺棉花;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可能无法按时归还银行贷款。部分企业虽然通过质押方式质押出资金还了农发行的贷款,但年度经营巨亏已经很难避免。

  目前,新疆棉产量占国内棉花总产量的60%以上,疆内企业多数依赖农发行贷款进行籽棉收购,没有内地企业这么丰富的融资渠道。新疆地区整体棉花加工能力过剩,每逢收购时,为抢购质量较好的棉花,不少企业不得不加价抢收,企业经营风险骤增。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