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的纠结与困惑
2014年,淘宝成交额为1.172万亿。按照网络数据鞋类占成交额4.5%左右,鞋类产品年度成交额为500亿。而淘宝鞋类退换货率在10%左右,直接价值损失在50亿左右,加上物流、人工、库存及客户流失等导致的成本损失超过50亿。退换货造成的高额损失80%基于“尺码问题”。
任何机构和平台都想解决这个问题,其中包括淘宝和京东。淘宝从2012年就推出淘宝“尺码助手”,但经年下来,效果不理想,依然无法解决鞋服尺码精确匹配问题(该测量方法出现操作复杂、数据精度不够、用户体验极差、无法重复利用等问题) 。
京东于2015年的亚洲电子消费展上,联合英特尔共同推出“夸父1号”,宣称将快速为消费者完成脚型数据采集,并精准推荐用户合适鞋款。殊不知,英特尔实感技术(Realsense)根本无法精准测量脚型三维数据。“精准匹配”仍然无法解决。
目前,中国鞋类尺码无统一标准,各企业自成标准。不同的鞋企、不同的品类都意味着尺码不一。同时,中国尺码的标准仍处在一个以长度为核心的基础阶段。而放眼全球,很多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尺码已经细化到脚宽,脚围等不同维度。国内以长度为核心的尺码标准,对于用户选择来讲,是一个极度不友好的过程,让用户总在纠结选购的产品“能不能穿”,而在移动电商时代“宠坏用户”恰恰才是最核心的价值。
“尺码数据”的革命与时代
体型数据及用户数据库的缺失,导致鞋服产业小到尺码问题无法解决; 大到从设计、开发、生产、营销推广,浪费了大量的运营成本,以及用户成本。
纵观中国鞋服设计基本都是跟随+模仿。在产业初期或许这样的办法可行,但随着产业成熟及竞争白热化以及用户场景的革命的到来,这条路将越发艰难,让鞋企危机四伏,如履薄冰。
如何基于大数据分析用户的需求,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碎片化、个性化需求,这就是鞋服产业数据革命的经济特征。
在目前产业情况下,大部分企业由于战略差异及同行是冤家等古训,产业资源难以整合与共赢,无法实现共赢时代的共享经济,行业面临深度信任挑战。 随型,作为中国人体三维数据交互的领导者,致力于共享经济时代以数据驱动零售,连接时尚,协助中国鞋服企业共创专属时代。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