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外销还是内销的制鞋订单,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迷。东莞大型代工鞋厂缩小规模或关闭的鞋厂比比皆是,这些工厂没有被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冲垮,现在却被节节攀升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内外销订单缩减的“寒流”共同夹击而难以生存。2008年,制鞋工人月薪大约1000元,目前月薪普遍上涨到3000~4000元,但制鞋工人的专业水平以及责任心并没有随之提高,生产效率并没有提升甚至下降,而订单价格上升有限,加上东南亚不少国家实施关税优惠政策,为海外品牌代工的大型鞋厂纷纷加速将生产线迁移。
相比之下,为百丽、达芙妮等内销品牌代工的鞋企情况稍为稳定些,但随着国内经济放缓,国内女鞋消费也趋缓,以及此前产能过剩,大量的库存削价冲击终端零售价,这又反噬新鞋订单的价格,越来越多为内销品牌代工的鞋企也扛不住成本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大型工厂因管理成本以及经营风险日益增高而举步维艰,也陆续选择“瘦身”或关闭。
东莞不少原先上万人的厂房,演变成三五家甚至十来家几百人或几十人的微小鞋厂,貌似一个小型的工业区,订单开始直接对接淘宝、微店等新零售端。然而,制鞋厂纷纷化整为零,对百丽、达芙妮等内销品牌来说或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一方面,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微小鞋厂难以满足品牌的产能需求,另一方,这对品质监管等方面来说是极大的调整。过往将绝大多数订单外包给代工厂的百丽等品牌,近年来陆续在湖北、安徽、贵州等内地开设自己的工厂以保障正常的运转。
整个鞋类产业链正在发生变化。而电商的兴起,对鞋企来说未必是一个福音,至少现阶段让许多鞋企陷入“阵痛期”,有鞋业资深人士向记者反映,线上价格厮杀,冲击到线下,预计八成鞋企都陷入亏损状态,大家日子普遍都不好过。
鞋业被推入了调整期,互联网时代让信息沟通更快速畅通,价格也更加透明。与此同时,却引发了血雨腥风的“价格战”。随着部分鞋企被淘汰出局,以及供求关系将自动调节趋向平衡,市场将会逐渐回归理性。
新的鞋业生态圈正在重建中,传统的制鞋业遇到新兴的互联网浪潮,如同诸多制造业一样正经历痛苦的“磨合期”。但是,不管如何,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鞋产品,市场需求依然在那里,伴随着新的商业模式建立,机会将属于不断创新的鞋企。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