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财经要闻 > 国企改革:配套文件数量可能超预期

国企改革:配套文件数量可能超预期

近几个月以来,习近平多次对国企改革发声,指出国企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公布(下称《指导意见》),各界热盼已久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靴子落地”,国企改制重启新一轮提速增效。

  与上一轮改革“脱困”目标不同,这一轮改革将更多涉及体制机制问题,也将触及繁杂的既有利益藩篱,且《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20年在关键性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国企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培育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国企”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

  自2013年酝酿起,几经辗转数易其稿,配套政策究竟要解决哪些问题、未来将建立怎样的国资国企构架、部委间将建立怎样的协调机制、备受关注的央企大整合又有何动作、厂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怎么办、市场化薪酬和人才流失怎么解等一系列疑问,还有待回答。

  可以预计,配套文件接下来将继续选择性公开,最早的一批应该集中在国企分类、员工持股等方面。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就在落实,成败也在落实。

  李克强也多次强调国企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指导意见》偏向于原则性、纲领性,后续配套文件会部署细节。”一位参与文件起草的人士称,国资委会同财政部、人社部等花费两年时间来制定多个配套文件,不少央企也参与了讨论,个别领域会一企一策,“不能让顶层设计流于口号”。

  9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一份重要的配套文件面世,改革进一步加速。

  记者获悉,最终定稿的配套文件数量可能超出此前外界预期,除薪酬改革、国企整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外,还会在企业社会责任、党建工作、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电力领域改革、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东北国企改革等细分领域上做出部署。

  上一轮国企改革持续了数十年,期间争论不断,有观点甚至认为新的改革将弱化国企地位,将国企与民企放到了对立面上,直至此次《指导意见》的发布,才将诸多偏见逐个击破。根据《指导意见》,国企与民企是相辅相成的,要坚持国企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企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

  《指导意见》全面、详细地划定了整个改革的方向和关键点,分析人士认为,后续关键配套政策,需要对如下问题予以明确回答:

  一是如何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各界期待,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坚持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坚持激励机制与约束机机制相结合的解法,让国企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此间具体细则,有望在关于规范国企法人治理结构等文件中详解。

  二是如何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专家预计,针对于此,有望出台关于国有资产监管方式转变的文件,一方面要求国资委从管企业转变为管资本,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个清单”,并同时做到“三个归位”,即将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

  另一方面,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并且,优化资本布局结构,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

  目前,国资委旗下已经拥有国新控股、国开投、中国诚通三家运营国资的公司,一些会逐步改制,也还会再组建新的公司。并且,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将集中统一监管,会建立覆盖全部国企、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三是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遏制腐败。这其中,根据《指导意见》提出的完善“三道防线”、强化“两类追责”,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中提出的具体细则,空前强化国资委的监管职能。

  四是如何通过改革激发活力。

  对此,需要在薪酬改革、员工持股、功能分类定位等多个方面来出台相应政策。例如,依法落实企业法定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推动国企与市场深度融合以及建立领导人员分类分层制度、市场化选聘经营层、差别化薪酬等。鼓励各类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

  还有一个问题,是处理好国企改革与社会公众的关系。

  根据《指导意见》和财政部解释,到2020年,国资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将提高至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并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民众将直接受益。

  不仅如此,公众对监督和改革的参与度也会提升。不仅国企董事会中会增设职工代表,还会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和分级分类的员工市场化招聘制度,等等。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