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创投项目 > 服装业“互联网+”转型风暴:“淘工厂”小单快返利润更高

服装业“互联网+”转型风暴:“淘工厂”小单快返利润更高

服装业在今年掀起了“互联网+”的转型风暴,企图转型寻求发展出路,其中东莞朗镇首批进驻“淘工厂”的代工厂,小单快返利润更高……

  川盛针织是东莞大朗镇首批进驻“淘工厂”的代工厂,该公司电商经理李兵在二楼接到网上客户加印数百件衣服的返单后,一步跨几级楼梯,飞奔到一楼车间交给师傅赶工。这种“小单、快返”模式,正催谷珠三角服装业经歷一场“互联网+”的转型风暴。而身处暴风眼的“淘工厂”或已站到席捲下一波製造业升级的浪尖上。

  川盛原以外贸代加工为主业,加入阿里巴巴“淘工厂”一年间大变样。“淘工厂”订单量后来居上,“抢佔”了原作为外贸加工的主要车间。李兵办公的二楼,便是“淘工厂”的运营部;一楼则是生产部,板房、横机、缝盘等应有尽有,工人一片忙碌。

  上线企业激增8.5倍

  川盛并非独例。这种“厂店一体”的“淘工厂”经营格局,在珠三角服装行业已成燎原之势,涵盖了广州潮流女装、佛山时尚童装、中山牛仔T恤、深圳高端时装、东莞精品针织等领域。

  作为全球最大的毛织产业集散地,大朗镇已成为进驻阿里巴巴最大的“淘工厂”区域。大朗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叶梓欣透露,截至今年八月,累计有181家工厂上线“淘工厂”大朗毛织专区,较去年激增逾8.5倍,90%已接到订单。

  叶梓欣称,中小型代工厂如果一下子转型做品牌,生产现货内销会很吃力。“因为他们缺乏品牌知名度,很难卖,且自己要承担买卖风险。而‘淘工厂’不失为更加踏实的转型模式。”

  据介绍,“淘工厂”是连接电商卖家与工厂的加工定製平台,前者可解决找工厂难问题,后者则增加新订单来源。李兵直言:“跳过中间人,直接与卖家搭线,利润不必多次被挤缩,是‘淘工厂’的最吸引之处。”

  “相比过去做一家‘天猫店’成本动辄过百万元,现在做个‘淘工厂’店仅需1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还没有库存压力。”品辉服饰公司电商负责人陈杰说,对于中小型代工厂而言,这无疑找到最适合的一种营销方式。

  政府设专项扶持资金

  在这一波“淘工厂”浪潮中,地方政府是主要推手之一。如大朗镇政府今年三月便设立200万元“淘工厂”专项扶持资金。

  在政府一呼百应的表面风光底下,当地传统製造业却激盪?复杂的暗涌。受外贸低迷、成本上升、汇率波动等影响,内地中小型代工厂出现倒闭、转移潮。

  “以往靠外贸订单已‘吃饱’,对电商不了解,也不迫切去冒险。”帝银针织总经理张庚华坦承,从零学习“淘工厂”,是外贸业态日渐下滑的无奈之举。

  “几乎每家代工厂都遇过赊数和库存压力。”李兵说,即使川盛的财务状况良好,但月结被拖上两个月也是家常便饭。在倒闭的厂家中,90%源自资金链断裂。而线下交易的客户倾向于下偏大订单量,再分批拿货,滞销风险往往由厂家承担。

  “淘工厂”通过支付平台“钱货两清”的交易模式,避免传统厂商绕不过的赊数、库存压力。唐兴针织厂老闆张凤金,从电商卖成衣转战“淘工厂”,也是因为资金周转灵活和减少风险。

  小单快返利润更高

  然而,并非每家工厂都能玩转“淘工厂”。“小单、快返”四个字利落地总结了电商客户的需求。

  “相比动辄数千件的线下订单,电商客户每次下单货量很少,只有几百件乃至数十件。但这些客户多为淘宝中高端卖家,去货快,首单过一周后往往便有返单。”李兵称,“小单、快返”款式更新快,对工厂生产和设计效率的要求亦更高。

  为抢滩“淘工厂”,不少厂家对外贸加工生产线进行调整,经常出现“鹊巢鸠佔”的场景。“外贸订单的单期往往一个月,而淘工厂一周内要出货。”李兵说,厂里今年专设“淘工厂”快单车间,配备员工30多人,最高日产2000件衣服。

  帝银针织也由当初电商“二人组”,发展到20人“淘工厂”专业团队,今年还将扩充人手大施拳脚。张庚华特意调配了一条“快车通道”生产流水线,以更好地适应“淘工厂”的生产节奏。

  “‘淘工厂’单量小,但单价更高,通过多次返单,利润比传统线下要高。目前我们已有60个线上客户,而线下只有1个。”李兵充满信心,今年“淘工厂”交易额料达600万元,同比翻一番。

  随?“淘工厂”走上正轨,越来越多的代工厂业务亦出现明显变化。“不仅通过涉足‘淘工厂’学会了触网,还凭藉代工品质培育了客户,开始尝试自己设计品牌。”叶梓欣透露,在目前大朗181家“淘工厂”中,已有超10%试水自主品牌,掀起新一轮的转型潮。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