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服饰文化 > 丝绸 让历史吟唱千古传说 与世界肌肤相亲相爱

丝绸 让历史吟唱千古传说 与世界肌肤相亲相爱

中国作为衣冠古国,传说总是荡漾着美丽。关于丝绸, 我们依然可以寻根问祖:远古时代,黄帝打败了蚩尤,“蚕神”亲自将她吐的丝奉献出来以示敬意。人造血管,中国--丝绸之路--遍及世界。在这个化学充斥的时代,我们人类还拥有并且享受丝绸的恩泽。

 

   1868年9月,中国的阳光流动着黄金,一个叫李希霍芬的地质学家, 从德国出发来到中国,在四个年头里,他走遍14个省区,有两样东西让他着迷。一个是煤,一个是丝绸。关于煤,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了列强们的血腥掠夺。关于丝绸,经李希霍芬命名,丝绸之路被世界所公认,那个叫张骞的人浮出历史水面。

  张骞出使西域, 不是传说,而是一页活着并且吟唱的历史。马蹄与驼背上的丝绸,携带着中国的柔情,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丝绸名播天下。据西方史书记载,有一次罗马帝王恺撒大帝穿着一件中国丝绸做成的袍服去看戏,绚丽夺目的王服在剧场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许多人情不自禁地赞道:“真像是一个美丽的梦!”于是,竞相购买丝绸的奢侈之风兴起。

  中国作为衣冠古国,传说总是荡漾着美丽。关于丝绸, 我们依然可以寻根问祖:远古时代,黄帝打败了蚩尤,“蚕神”亲自将她吐的丝奉献出来以示敬意。黄帝命人将丝织成了绢,以绢缝衣,穿着异常舒服。黄帝之妻西陵氏嫘祖便去寻找能吐丝的蚕种,采桑饲蚕。后世民间崇奉嫘祖为养蚕的蚕神,黄帝为织丝的机神。

  一个三岁幼童问我:蚕为什么叫蚕?很有意思,蚕为什么叫蚕?我能这样告诉她吗:天虫为蚕,上帝的宠物。而有民间传说,更为感人。有晋•干宝《搜神记》为证:

  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牡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乃绝缰而去,径至父处,父见马惊喜,因取而乘之。马望所自来,悲鸣不已。父曰:“此马无事如此,我家得无有故乎?”亟乘以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必为是故。父曰:“勿言,恐辱家门,且莫出入。”于是伏弩射杀之,暴皮于庭。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蹴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马皮蹙然而起,卷女以行,邻女忙怕,不敢救之。走告其父,……后经数日,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于树上。……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命树曰桑。……今世所养是也。

  我是从文人墨客中感受蚕与丝绸的。不谈“春蚕到死丝方尽”了吧, 李商隐式凄婉让人垂泪无言,还是读白居易的《缭绫》吧:“缭绫缭绫何所以,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艳,地铺白烟花簇雪。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翦纹。异彩厅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情寄何处?唯有丝绸。有人为丝绸定制了这么一张名片: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现代,凡是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为广义的丝绸。而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又特别地称为“真丝绸”。

  真丝绸是源远流长的。朝着历史的反方向,我看见了那一束不朽的光芒。中国考古学家在1998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的一次考古中,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经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不过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在1958年考古发现的,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

  商代成形,汉代高峰, 唐代鼎盛,可以想象,祖宗们绫罗绸缎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

  苏州作为丝绸的故乡, 《吴门表隐》记载:元丰初(1078年)城内祥符寺巷即建有机圣庙(又名轩辕宫),还有新罗巷、孙织纱巷(今古市巷装驾桥巷之间及嘉余坊)等生产纱罗的地方。虎丘塔和瑞光塔分别出土了五代北宋时期的刺绣、丝织经袱和经卷丝织缥头。 如今,不仅有政府投资的苏州丝绸博物馆,还有位于苏州千年古街山塘街上由民营企业苏州瑞富祥丝绸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4000多平米的丝绸文化艺术馆。

  南充市为全国四大蚕桑生产基地和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 有“中国绸都”之称。南充目前的绸缎生产销售量、丝绸制成品销售量、丝绸出口创汇为西部地区第一名。全市已具有桑、蚕、种、茧、丝、绸、绢和印染、针织、服装、丝毯、丝绸床上用品、蜀绘丝绸工艺品、丝织机械、丝绸科研、教学以及内外销售等门类齐全的生产体系,是西南地区最具规模、最配套的茧丝绸产区。

  湖州市素以“丝绸之府”著称全国。湖州丝绸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自远古以来,盛名不衰。湖州缓绢以其精美绝伦远销全世界,享有“衣被天下”之美誉。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湖州绫绢就以出口十多个国家;至唐朝,湖州丝绸进入鼎盛,被列为朝廷贡品。公元1292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湖州,在游历中写道:“这里居民温文尔雅,衣绫罗绸缎,恃工商为活。”清咸丰元年(1851),湖州丝绸作为中国唯一产品参加伦敦首届世界博览会获大奖。

  杭州丝绸更是闻名天下。春秋时代,越王勾践以“奖励农桑”为富国之策;五代吴国时期,“闭关而修蚕织”;明代,杭嘉湖地更有了“丝绸之府”的美誉;清代的杭州“机杼之声,比户相闻”(厉鹗《东城杂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赋诗颂之:“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70余年前的首届西湖博览会就专门设立了丝绸馆,冰心老人曾经说过:“在浙言商,首推丝绸”。

  用柔软、细腻、高贵、优雅来感受丝绸,那种美妙是肌肤深情呼吸之后的惊叹。自古以来,真丝就有chr(34)丝绸皇后chr(34)的美誉。到了现代,人们又赋予了它chr(34)健康纤维chr(34)、chr(34)保健纤维chr(34)的美称。因此,真丝纤维的保健功能是任何纤维都无法相比的、无法替代的。真丝纤维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18种氨基酸,与人体皮肤所含的氨基酸相差无几。故又有人类的chr(34)第二皮肤chr(34)的美称。当然,一个叫燕的女会为我们列出了关于一件丝绸服装的数学题更为叹为观止:

  一条蚕一生所吐的丝有800—1000米长,而据统计,1000条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要吃掉大约20公斤的桑叶,才能吐出0.25公斤的蚕丝。根据一般常识测算,做一件丝绸连衣裙,需要每平方米70克重的双绉3.9平方米,生丝364克,蚕茧3000克,桑蚕1500条,蚕卵1800个,桑园33平方米;做一件丝绸女衬衫,需要每平米67克重的电力纺1.7平方米,生丝152克,蚕茧1200克,桑蚕600条,蚕卵750个,桑园14平方米;做一条丝绸围巾,需要每平米67克重的斜纹绸0.66平方米,生丝56克,蚕茧460克,桑蚕240条,蚕卵290个,桑园5平方米。

  好了,我相信,这组精细的数字是充满无限情愫的,所以,在我们常用的5000个汉字中,带有“纟”字旁的就有230多个,可见中国丝绸文化与中国文明发展史相互共融、同生发展,已是如胶似漆。并且也有人认为,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印刷术是受到丝绸工艺技术中凸版印花的启发。可见,丝绸的发明并不亚于中国的“四大发明”。

  有一位纤纤淑女钱小萍终然会被历史所铭记,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丝绸专家,而是她开拓性的工作具有不朽意味。

  1991年,她倡导的中国第一所丝绸专业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终于建成。

  1992年,她带领课题组,完成了“先秦两汉古丝绸文物复制研究”项目中的七件丝织品的复制,荣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奖。

  1994年,她又带领课题组圆满完成了难度极大的“四件珍贵唐织锦物的复制研究”项目,国家文物局鉴定认为:该复制品达到了与原文物“质似、形似、神似”的高水准。

  1995年9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丝绸织绣文物复制中心。

  近18年来,她带领科技人员主持研究,成功复制了先秦、两汉、隋唐、明清等珍贵丝绸文物20余件,分别获得了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一等奖,另外还研究复制了东晋的“璇玑图织锦”以及一些宋、明、清时期一度盛行现已濒临失传的苏州宋锦。

  早些年,她参加设计和研制成功的机织涤纶人造血管,1964年获国家新产品二等奖。研制成功的机织纶毛绒型人造血管,被专家鉴定为“理想的血管代用品”。第二代人造血管1983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6年又在日内瓦获得第14届国际发明镀金奖,以及第35届布鲁塞尔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银质奖。

  蚕--蚕丝--丝绸--人造血管,中国--丝绸之路--遍及世界。在这个化学充斥的时代,我们人类还拥有并且享受丝绸的恩泽,实为大幸。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