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服饰文化 > 传统戏服的现代突破 雅韵结合寻求和谐

传统戏服的现代突破 雅韵结合寻求和谐

传统的昆曲服饰沿袭了明代服饰风格,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清代旗装的特点,工艺十分考究。现代戏曲服饰设计师蔡毓芬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创新,不再单纯追求艳丽,而是讲求雅韵结合,不求夺止,只求和谐大气。

  台湾剧场服装设计大师蔡毓芬:不以夺目,唯以和谐

  昆曲服饰是戏曲服饰中最为经典、秀美,最具特色的。

  传统昆曲服饰基本沿袭了明代服饰风格,又吸收了清装、旗装的特点,在刺绣、盘扣等工艺上均十分考究。

  它不强调艳丽,讲求“雅”与“韵”,每一套戏服的诞生都是一场辛勤的艺术耕耘。

  一场台湾国光剧团的新编昆曲大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将中国昆曲的服饰艺术,推向巅峰。

  整幕剧中,手工制作的昆曲服饰共30多套,件件堪称艺术品,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服装,便有17套之多。仅从昆曲服饰艺术来说,就不愧一场视觉盛宴。

  这一切,均出自台湾专职剧场服装设计师、DRAMAYA剧场设计工作室开创者蔡毓芬老师之手。

  为了探究新编昆曲《梁祝》服饰的设计理念及背后故事,得意典藏小编专门走访了位于台北木栅的国光剧团,抓住有限时间,对还在后台忙碌的蔡毓芬老师进行了专访。

  十年前,配合着传统的昆曲梁祝,服饰的设计走的是规矩的传统线路。如今,昆曲梁祝改版上线,并走入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新的演绎需要昆曲服饰的新元素,蔡老师选择了以“写意”表达。

  蔡老师认为,“写意”表达比传统表达,更让剧情充满张力。{page_break}

  即将呈现在舞台上的一切,酝酿于3、4年前。传统手艺的逐渐衰微不但没有影响戏服的精美,在蔡老师的勇敢引领下,反而成为一次跳脱传统的尝试,得到了敢于创新的剧团导演、编剧的认同。

  传统戏服一般采用写实的方法表达意境,往往戏服的画面会出现“图腾”式元素,如蝴蝶、牡丹。

  而本次创新的昆曲服饰,题材取自相应场景的情境,表达方式也丰富起来。它们以印花打底,刺绣点睛,层次多元,背景虚实相间,给人以水墨画的清馨自然感。

  英台对山伯的思念,化作落英及飘雪。英台的戏服以深色印花背景作地,略带忧伤的落英飘洒在裙摆上,与山伯衣衫上点点纷飞的白雪相映衬,营造出忧冷的气息。

  十八相送,象征着缠绕、浪漫的紫藤花化身春天和爱,痴缠于裙面上,正如剧中的英台与山伯,相送如何之不愿,不舍。

  所有的场景,戏服均采用手绣及印花相配,绣花占比约50%-70%,大大突破传统限制,布局也更加大胆,写意中透着满满的精致。

  融入了如此心血的昆曲服饰,蔡老师却表示,希望它们在整场昆曲梁祝的演出中“无痕”即可。她说,每一场戏,一个设计者考虑的不是如何去让自己的设计夺目而出,而是考虑作品在这里“该给予观众什么样的色彩”。

  剧本中,情景不同,颜色也不相同。思念的情景,采用了紫色与冰雪映衬;需要春天的感觉,则运用春天的色彩;大喜大悲,就分别以大红对应婚礼,雪白对应奔丧,形成反差。梁山伯与祝英台从戏始至戏终,共计服装17套,可见设计之精细。

  无论服饰中凝结着多少技法技术、创作创新,它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剧情服务。因而,色彩和技法均以情节为背景,不以夺目,唯以和谐。

  蔡老师对昆曲梁祝的理解,以各种美丽的画面元素,挥洒在每一件戏服上。无论是创新也好,传统也罢,她最注重的都不是技法,而是观众在欣赏中的体验。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