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奢侈品大牌们尝试婴童细分领域的重要市场。经过若干年的奢侈品市场的发展,目前中国奢侈品已经到了需求细分化的阶段,母婴市场即为其重要的细分部分。
“尽管近两年奢侈品市场放缓,但在欧洲市场婴童奢侈品依然保持8%~9%的高速增长。”一位从事欧洲高端婴童产品代理的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以Burberry集团为例,其10月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集团零售营业额增长3.5%,达7.74亿英镑(合11.9亿美元),剔除汇率影响,集团零售营业额增长2%。不过,其童装营业额增长10%,在剔除汇率基础上,增长8%,远高于其他品类。上半年,其女装营业额持平;配饰增长2%;男装营业额也持平,但在剔除汇率基础上,下跌1%;美妆品类营业额增长4%。
富裕阶层爸妈们希望在孩子身上延续彰显自己的品味。“或许这件婴童高端服装仅穿一两次,比如在满月酒等时候,但这一两次受到的赞美,足以让父母们满足。另外,礼品市场也是高端婴童产品的重要市场领域。”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
高端奢侈品大牌们试图抓住这一消费心理与机遇,谋局童装市场,相当多一线奢侈品大牌已经布局婴童市场多年。2010年时尽管经济不景气,但高端消费人群对自己宝宝的预算却不曾缩减,这使得Burberry开始盯上童装这个特定市场。2010年11月3日,Burberry2010秋冬童装产品系列正式在各大Burberry门店开始销售,这些童装在设计上大都延续了其成人系列服饰的优雅品味与元素,就像是Burberry成人系列的“缩小版”,比如其经典的风衣造型、格纹元素等,颜色的色调却充满童趣。
另一意大利奢侈品牌Gucci也在2011年首次正式发布了其第一个童装系列,风格也延续了主品牌的性感和作风大胆,产品从0-12岁有8个分类,含珠宝和配饰。价格几十欧到几百欧不等,稍低于Baby Dior。
迪奥(Dior)更早布局这一细分市场,早在1967年,迪奥就在当时设计总监马克-博昂(Marc Bohan)主持下,将童装(Baby Dior)推到了法国蒙田大道的店铺里。 其他奢侈品牌品牌也不甘示弱,从芬迪(Fendi)、保罗-史密斯(Paul Smith)、Versace、杜嘉班纳 (Dolce&Gabbana)、美国品牌DKNY、法国品牌Chloe、Lanvin等各大奢饰品品牌不仅开设了童装副牌,更是片刻不停地扩张着自己的童装店铺。
在生活品质提升和经济条件改善后,中国家庭从怀孕阶段开始至孩子养育阶段的投入越来越大,从几年前掀起的高端月子会所到早教风潮,直至最近随着亲子类真人秀的风靡,对孩子的着装衣服与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安全,舒适,材质等基本要求外,父母们对于孩子服饰的设计与品味也逐渐重视。
2012年12月,Gucci就在中国上海高岛屋开设了其上海首家童装精品店,产品提供包括儿童成衣、儿童手袋、童鞋、儿童太阳镜、儿童首饰以及婴儿系列等全系列童装与配饰;Armani阿玛尼旗下的副牌Armani Junior诞生于1982年,其门店销售从0岁到16的孩子们各类基本着装和时尚单品。在中国市场,Armani Junior也已经拓展到北京、上海、深圳、沈阳、杭州等多个城市。
奢侈品大牌由于成人服饰在中国有极高的认可度,因此其创立的童装也能够被消费者乐于接受。同时,在欧美市场也有一些专注于高端婴童产品的品牌,如近150年的法国童鞋品牌LePetitFilsDuCordonnier,西班牙童床品牌Suommo、法国品牌BabyAlpaga、英国品牌BelleEnfant等。区别在于,奢侈品大牌童装更注重款式,而专业高端婴童品牌更注重材质与功能性。
中国本土近年来也成长出一批中高端童装品牌。本土童装设计师品牌Little Mee创始人小米妈告诉记者,奢侈品童装副线春夏价位在700~3000元人民币,秋冬价位在900~5000元人民币;而一般国内中高端童装春夏在100~800人民币,秋冬价位在200~1500人民币,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价格会更亲民。
“其实本土品牌的优势在于,会更考虑到中国孩子的成长需求,在功能性与实用性上适应与调整。”小米妈表示,国际大牌基本上不会为了单个国家市场的需求进行特别的设计。中国孩子小时候大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应,喜欢穿脱方便的松紧裤腰,而国外品牌童装大都会采用成人装裤腰。在中国,幼儿园很多没有空调或暖气,孩子们被老师要求最好能穿着能像剥洋葱式穿法的衣着,更方便老师照应等,本土品牌可能会在功能性等方面更加细节捕捉本土性需求。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