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设计前沿 > 浅色创始人兼设计师老杨:说白了 设计师就是一群有强迫症的病人

浅色创始人兼设计师老杨:说白了 设计师就是一群有强迫症的病人

 老杨,浅色创始人兼设计师,浸淫服装行业二十多年,开过工作室,做过品牌店,一不留神还被邀请去参加米兰时装周。作为设计师,他对品牌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不盲从、不逐流、不人云亦云,不墨守成规。别人热衷的东西,他不屑一顾,别人抓不到的点,他能研究出乐子来。老杨手记,是他在浮躁的信息环境中,一份独属于自己的理性思考。

  老杨,浅色创始人兼设计师,浸淫服装行业二十多年,开过工作室,做过品牌店,一不留神还被邀请去参加米兰时装周。作为设计师,他对品牌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不盲从、不逐流、不人云亦云,不墨守成规。别人热衷的东西,他不屑一顾,别人抓不到的点,他能研究出乐子来。老杨手记,是他在浮躁的信息环境中,一份独属于自己的理性思考。


  中国设计师基本都有强迫症,包括我。

  
  不用说的太玄妙,做艺术的没有强迫症是整不出优秀作品的!

  
  中国艺术大都是有哲学背景的理想式艺术,并不像西方艺术那么写实。这有点像西方人信仰的基督教和东方人信仰的佛教:前者基于写实主义,运用夸张、恐吓、血腥的手法告诉你,不这样做会如何如何。比如圣经,比如莎翁的剧本。而后者,总是呈现出一副人道渺渺、仙道莽莽的缥缈感,像观音菩萨的紫竹林,只得听,不得见,离人间远着哩。

  
  由此我想,从意识形态上看,设计师是接近基督教的,有强迫性质,像基督教堂的建筑形式一样,张扬、耸立、向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干完了再说忏悔吧。

  
  但中国文化的意识流更像佛教,或者说更接近中国本土更纯粹的道家思想。比如道家所说“道,不可道”,只是暗示,让你自己去领悟,它并不说透。虽然用语言、用文字透露“道”,但也只是暗示,不靠固定的外延和内涵。

  
  这是中国哲学思想与西方的不同,也因此产生了不同流派的艺术。


  中国至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大师,往往都停留在“术”上做表面文章,而没有正真上“道”,还不懂只有用真正东方的才能平衡西方的。

  
  中国哲学指导着艺术,而我们却没学会如何暗示。就像电影一样,非得拍到老少各色人等都能看明白,于是就浅薄了。


  中国的古诗的暗示性也很有意思。寥寥几笔,绘出万里河山;浅浅一书,道尽古往今来。明明给你一片落叶,偏偏让你见到满秋的哀凉,明明给你一缕飞絮,偏偏让你受尽离别味苦。从这文字之上,蔓延出的意向和思想,借古喻今,借物言志,借风月言情……让人沉浸其中、酣畅淋漓。如果,把一首诗解读成白话小散文之类,无论风景或爱情,恐怕都没这么美了。

  
  只可惜中国设计师都在写散文而弃作诗了,不懂得含蓄表达而一味地倾其所有、直泻而下,虽逞了一时热闹,但热闹过后没留下什么深刻。

  
  也许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诗歌,然而中国文化却再也无法像当年唐诗宋词源远流长,影响世界。如果中国的设计师能明白,古诗因何而美,也就会明了设计等艺术的真谛。


  西方油画是满底的铺陈,而中国水墨讲究线条、颜色,如中国哲学一样,用留白暗示、隐喻……具有灵性之美。

  
  是的,你看中国画寥寥几笔就江山万里……大美!

  
  庄子曰,“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与忘言之人言,是不言之言。圣人相见而不言,因为“目击而道存矣”。

  
  中国设计师需要从强迫症里走出来,让设计由心而发,而不是为了比赛名次、为了地位、为了设计去设计。设计,应该是累积后的喷发,必须有哲学思想指引,才有厚度,才会深刻。

  
  治疗强迫症的良方,就是中国的文化思想!

  
  浅色,就是一群刚刚治好强迫症的人干的事儿!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