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与消费者最关注的是首层铺面。多首层设计是指通过缓坡、扶梯等建筑交通元素的布局应用,将一层与二层甚至三层步行街自热贯通起来,将人在一、二层等之间传统的垂直动线转换为自然起伏的曲线,达到两个甚至三个首层的效果,扩大步行街聚拢人流的功能。
用建筑的方式解释“街”的过程就是对消费理念的一次深度解析,商业街不一定是临着大路的,如长安街;也不一定需要漫长历史的积淀才能形成,如王府井。“青岛·十五街”就是通过建筑来实现商业街的体系化和多层次化,这样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使消费者逗留最长可能的商业步行街。
餐饮设施倾向于围绕着广场等公共空间,或者就在拐角处和“十字路口”的街景中“扎堆”经营。餐饮经常充当起延伸四种主要活动路线的作用:购物活动、家庭郊游、晚间外出活动及游客游览活动。
关于娱乐设施的位置,特别要考虑如何满足周末和晚间活动的需求,一方面,为了缓解高峰期的拥挤和排队现象,娱乐设施需要一定的相对独立。另一方面,娱乐设施的“外溢”现象也提供了一个促进零售店销售的机会。
目前世界成功的体验式商业模式开发经验表明,为了获得预期的满足感和惊奇感,理想的购物娱乐大街应该是9-15米宽,而且有弯道。此外,如果街道超过60米长,宽度方面就应该有所变化,以避免视觉上的单调。
拐弯的街道可以强化行人的体验与好奇心,同时为充分营造商业步行街氛围,还应在每个路口建筑物裙楼问设置天桥连通,不仅让行人更方便、安全,还可加强人流和商业物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国外大量成功案例表明:有经验的开发商会使用一整套共同的设计词汇来塑造地方特色,创造出一种能够支持和吸引商户个体形象的地方感翻。如广场上修复的教堂、中央喷泉以及公共大台阶等,而且这种地方感又契合了大量偶像零售店和偶像餐馆的环境需求。
成功的体验式商业中心的空间布局一般具有以下特点:街道式空间可将一些列令人怦然心动的专卖店组织起来,从而强化日间购物活动,而零售店的设计也构成了街景的一部分,它把街上的客人吸引到各种零售环境造就的体验空间中。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