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即时新闻 > 全球化成口号 双11骨子里在逆潮流?

全球化成口号 双11骨子里在逆潮流?

的确有很多不为国内消费者所熟知的海外品牌开始涌向天猫,但众多各有特色的国际品牌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展示机会。消费者想在了解这些品牌的渠道已经不再是天猫、京东这样的大平台,而是各种社交网站、兴趣网站和朋友圈。

  已经持续举办了七年的天猫双11大促以浓缩的方式很好说明了天猫的生存和经营逻辑:通过各种渠道和触手以及广大商家的自有品牌资源汇集流量,然后通过平台的流量分配机制,把巨大流量集中输出给效益最大化的少数商家和商品,从而产生巨大的平台成交数据。

  “在这种流量运营逻辑下,优衣库、韩都衣舍、茵曼这些品牌一天可以获得上亿的销售,一个爆款可以获得上万的订单。众多的用户看着一样的页面,购买着相同的商品,并不为将要遭遇的撞衫而烦恼,一切以低价、折扣为风向标。”

  销售压力是天猫双11大促所必须面对的,毕竟这是万人瞩目的节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跟随天猫玩法、敢于花钱布局流量、敢于低价折扣推出爆款的商家才能进入大促的舞台中央。

  “‘爆款’是迄今为止最适合淘宝和天猫平台的运营模式了,只要商家能够推出足够的爆款,就相当于在平台上有了稳定的曝光资源。”一位资深女装商家透露,而打造爆款的方式无外乎低价和引流,其中逻辑很多国际品牌未必了解,就算了解也未必愿意打破自己的价格体系和运营模式。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际品牌中国经理隐晦地表示,全球产业链都开始走向个性化,而过去包罗万象的大众品牌正在受到分众消费的挑战。即便是宝洁这样代表全球供应链模式的大公司,每设计一款产品的时候也要考虑到窄众、碎片化的流量如何承载。但是,天猫双11却在反潮流而动。

  调查中显示,64%的受访者认为,“利用有限的流量达到最大限度的销售”和“实现全球化和时尚化”几乎是两个不能兼容的目标。实际上,在天猫2014年制定时尚化战略的初期,如何平衡两者之间关系的争议就不曾间断。当时天猫负责人乔峰曾表示,可以接受一定的、短期的销售压力。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拥有天然“爆款”的商家将会在和天猫的合作中、在双11大促中迅速获利。这些爆款就是今年天猫双11主会场力推的全球化的代表商品:德国的牛奶、美国的坚果、澳大利亚的保健品、日本花王纸尿裤、韩国的气垫BB霜……

  上述这些商品被放到了主会场第一屏的重要位置,而且还设置了每日一国的分会场,给予这些商品以及背后的国际零售商、海外品牌以及众多经销商以充足的入口。

  “这些在跨境电商平台重叠出现的爆品就是天猫全球化为用户所提供的所谓的丰富产品和海外尖货。”一位跨境商家介绍,为了补齐这些爆款,甚至一些经销商提供的商品也进入了双11主会场,以充分消化流量。

  而这些真的是用户的需求吗?日前,在亿邦动力网承办的2015中国(四川绵阳)电子商务发展峰会上,有电商调研机构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服饰类目在跨境电商消费中增长迅速,用户对海外服饰等非标品的需求很大,看重海外产品的质量、设计和实惠。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