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财经要闻 > 老龄化对利率的影响市场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老龄化对利率的影响市场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老龄化后半段实际上是投资率的下滑快于储蓄率的下滑,这个时候利率中枢会往下走,同时也伴随着贸易顺差在过去两年的重新扩大。

  中国目前开始进入这个阶段,投资中枢的下滑还是非常明显的,02年到12年这10年,我们的投资增速平均是25%,今年只有10%左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投资增速能维持10%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考虑到7%的GDP增速,如果投资增速还能维持10%的话,投资占GDP的比例仍然较高。

  敦和资管首席经济学家徐小庆表示,短期而言,他对目前债券市场的持续上涨偏谨慎。他认为,风险在于市场对经济悲观预期的修正。当然如果收益率能够有明显的回升,又会是一个比较好的买入机会。而从长期来看,中国债券正处于大牛市周期中,但同时面临着老龄化和高杠杆等问题。

  徐小庆曾是中金公司的明星分析师,连续多年获选“新财富”最佳债券分析师,现为敦和投资有限公司宏观策略总监。本次演讲具体内容如下:

  先说一个长期的看法,中国债券处于大牛市周期中,这个观点没有变化。我对中国经济,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两个基本特征,一个老龄化,一个高杠杆。凡是具备这两个特征的经济体的利率中枢都是下降的。

  我们先看老龄化问题。70年代的日本,90年代的韩国,包括现在的欧洲,其实都出现类似的状况。从抚养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和有劳动力人口的比值)的拐点来看,中国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的。

  一种观点认为老龄化会导致储蓄率下降,储蓄率代表资金的供给,供给减少意味着利率会上升。老龄化的初期确实如此,中国储蓄率大概也是从10年开始往下走。所以11-13年虽然经济增速在不断下滑,但是利率确实是上升的,大家会习惯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去解释,其实本质上就是储蓄率下降的结果。贸易顺差从09年开始中枢出现下移也是储蓄率下降的另一种表现。这段时间资金供给相对减少,而资金需求依然旺盛。

  另一种观点认为老龄化会导致投资率下降,投资率代表资金的需求,需求减少意味着利率会下降。这实际是老龄化后期发生的事情,即投资率最终下降的速度会快于储蓄率下降的速度。因为投资最终的目的是需要人来消费,那么人口减少,自然对投资的需求就会减少,典型的如对房地产的需求。

  另外经济增长的要素分配中,最大的两块----资本的分配和劳动力的分配,哪一个要素相对比较稀缺,哪一个的回报率就高。二战以后人口迅速增长,而资本相对比较匮乏,那个时候是资本回报率高,投资需求自然就很强。但是现在全球资本都是泛滥的,而劳动力变得越来越稀缺,投资的回报率自然就越来越低,投资需求也就不断下滑。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