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地区招商 > 百货业现“闭店潮” 这是巨大的冲击

百货业现“闭店潮” 这是巨大的冲击

基于消费者消费习惯和行为的改变,业态相对单一的传统百货也正在积极寻求转变。以体验式为主的购物中心开始赢得更多的客流。缩减百货,同时增加餐饮等体验类租户占比,成为购物中心的主流趋势。

  世邦魏理仕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显示,快速发展的电商对实体零售的挤压效应仍然突出,实体零售市场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其中传统商业模式尤甚,上半年各家传统百货零售的业绩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万达百货在六个月内关闭全国近半门店,剩余门店经营面积亦有收缩,并转型餐饮。此外有其它百货调整案例,通过硬件翻新以及租户组合升级以求改善业绩。

  近年来,由于物业租金和员工开支等运营费用持续上涨,加之销售增长乏力,国内百货的经营压力增大,利润空间遭受挤压。不断崛起的电商更是令倍感寒意的百货业劲吹冷风。

  根据《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显示,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其中百货业态关闭26家。

  针对百货业的闭店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11月召开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伴随网络零售的高速增长,实体零售经营压力加大,“关闭退租”现象有所增加。目前,百货实体零售企业普遍进行转型探索,有的推进自营和深度联营,完善配套服务,改变了陈旧的商业模式;有的通过集成服务,整合供应链,打造自有品牌;还有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商品管理和客户管理,尝试全渠道经营。从积极的角度看,这既是我国零售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结果,也是零售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网点布局,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体现,对中国零售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2012年3月,永旺百货撤出北京朝阳大悦城,朝阳大悦城此后经历了多轮业态调整,除了增加了餐饮比例外,一大动作是将高位停车场改造为融合商业、艺术与自然的主题街区,同时继续优化零售品牌组合,在时尚快销、生活家居、热门化妆品等品类方面进行突破。

  “不止是卖东西,而是提供新的生活方式”,这已经成为商业地产面向未来发展的新理念。

  就连被誉为全国最赚钱的百货的新光天地(现名北京SKP),也在2014年迎来了大面积调整升级。不但新引进了大量的高端零售品牌,还加码了餐饮品牌,包括中高端餐饮入驻商场六层,B1层则加码了大众餐饮,改造为美食街。

  除了改善购物环境、调整经营业态以外,传统商家也开始进行线下线上的动态结合:以万达为代表所进行的电子商务试验,2014年8月底,万达宣布联合腾讯、百度共建电商平台,并重金打造电商平台非凡网。

  此外,购物中心的开发商们也开始探索智能设备与房地产的结合。据了解,包括万达、龙湖、银泰等企业在内,已经在其商场内和高德、智慧图等国内室内地图和定位技术的供应商展开了不同程度的合作,通过大数据为购物中心带来精准的客群分析。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