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鞋服转型的热潮下,随型正在试图以智能硬件为入口,切入企业和平台对用户的数据需求。而且,这些数据对随型本身,是“城里人真会玩”式的未来。
在互联网的热潮下,所有企业都可能变成互联网驱动型的公司——即使是传统的鞋服产业,也出现了这样的萌芽。在星火燎原的鞋服转型热潮下,龙头企业平台化,小微企业个性化,但这都需要一个支撑点:大数据。林志明创立的可睿特公司抓住了这个机会,希望用自己的产品——随型,来帮助鞋服企业掌握处理数据的能力。
第三方角度看鞋业转型:什么能提供最高附加值?
10月27日,安踏总裁丁世忠在厦门出席了2015年运动产业+虚拟现实+大数据跨界创新论坛,并分享了《鞋服产业的创新实践和大数据的应用》的课题。会上他分享了一组数据:三年前,安踏VIP用户的消费,只占总销售额的8%;三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值已经增至30%。
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当企业开始重视用户的数据,能吸收来自用户的反馈时,这个用户就成了一个种子,带来了品牌的黏性,其价值从8%到30%的效果就体现出来了。”林志明说道。作为一个以技术为支撑的鞋服产业第三方服务商,他有一套“三重门”式的附加值进化理论。
从OEM代工制造到ODM的设计与品牌元素、再到互联网与电商的蓬勃发展,最后到聚焦用户、采取智能技术,这是三重距离越来越短的门。“我觉得到今天为止,鞋服产业创新围绕的核心竞争就不是设计研发、精益化生产或者销售渠道怎样,恰恰是围绕在品牌周边大量的数据流,累积到一定程度了,你怎么把它转化出来?”
企业收集了多少数据?记者曾在特步电商总监肖利华的回答上得到过管中窥豹的答案,在数年前特步就已经积累中国八大市场区域的人群特征和消费习惯,而这几年在电商领域上的发力,通过类似数据魔方这样的基础付费工具,也能得到更多针对买家行为的分析。但大部分动得比较晚的传统企业如今仍要这些问题:我今年的生产指标是多少?我的鞋子会有谁来买?捉摸不定的企业只能依靠经验判断:投入大量的生产,再投入大量的营销,最后期望大量看不到的消费者能完成购买行为。
“这样的方式造就了什么?第一是库存积高,第二是营销过泛。企业的营销点没有砸在最核心的位置。反正今年花5000万的营销费用,广告啊电视啊,各种方式不断乱砸。也能砸出个效果就是了,但终归不够掷地有声。”林志明深谙这个痛点,企业总是渴望更加了解客人的。而随型的产生,就是要让企业和品牌穿过技术的硬壳,触摸那个核——消费者的大数据,才能提供最高附加值。
教公司玩数据,“鞋服工业4.0chr(34)吸引了哪些企业?
2014年12月14日,林志明站在36氪开放日杭州站的舞台上,向众人介绍这个创业3年的公司。他曾是德国HumanSolutions人体三维扫描仪的代理合作伙伴,在泉州和厦门两地长期接触周边的鞋服厂商。每个鞋厂在制鞋时楦型的更新周期和采用数据都不同,是困扰林志明,并让他决定创办可睿特的原因。
{page_break}费用动不动高达百万的国外产品,显然对于国内的厂商显然没有太高的吸引力。在36氪对可睿特的报道页面上,有个网友评论:“只适合高端订制鞋。国产运动鞋作了这么些年,还是以瘦款居多,厂家自己不用心,以广告营销铺货为生命,他们太笨,学不会。”
但林志明相信自己的嗅觉:“国内做类似扫描仪的可能有近十家,但像我们这样既有产业沟通优势又有技术沉淀的组合很可能只有一个。”可睿特的CTO张冬斌此前长期在鸿星尔克等知名鞋服企业工作,在3D脚型扫描领域有足够的积累。再加上COO罗勀明,这位香港城市大学的MBA,擅长商业逻辑构建、企业运营管理等,尤为擅长传统产业向移动端的转型。
组齐了队伍后,可睿特从12年底开始闭关修炼,全力研发自有产品。直至2014年3月,可睿特正式完成量产型塑料制硬件和智能导购系统的研发,外加云端数据储存交互,成为中国唯一一家提出智能导购应用系统的数据公司。这个系统被命名为随型,随型能在门店内放置脚型扫描设备采集用户数据,在顾客做完3D脚型扫描后,马上为顾客推荐店内适合顾客脚型的所有鞋款,供客户挑选,并保证所有推荐的鞋款均符合顾客的脚型特点。
当年那个评论的网友显然没有预见一年后的今天,随型的火热程度。“百分九十是客户自己过来的。”林志明自豪地说。从万鞋云商在厦门铺满的公交车站广告,到小爱智能孕妇鞋在京东上250万的众筹;从NBA球星霍华德的匹克泉州行,到安踏正式发布足球战略的现场,你都能看到随型的身影。“我们拥有的第一批用户是比较创新型的,就是用互联网思维玩法。接下来一批则是以安踏特步匹克为核心的传统企业,他们试图转型,而我们去谈思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这个方案被称为“鞋服工业4.0解决方案”。深入而言,随型能给企业品牌提供许多好的思路,比如改造门店的购物形态,把单纯的货架展示提升到具有体验、交互、物流、会员管理、跨界传播等等功能。拥有体型数据作为基础,消费者的黏性增加一层了,再嵌入会员管理体系——不再是简单的扫码关注,而是品牌的交互性行为,消费者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平台商也是随型的野心。据随型给到的数据,去年一年淘宝上鞋类成交额达500亿,退换货造成的损失大概在50亿,其中40亿是因为尺码问题。更进一步,当未来海淘成为一种常态,如果出现因为尺码问题出现退换货,可想这损失又将扩大。当通过在品牌商方的沉淀后,将来平台方开放数据端口,或者品牌商自建移动端购物平台,随型都可以进行对接。
“这是挺酷的一件事。”林志明挺嗨地说。
随型未来:一场可预见的数据效应,谁还会入局?
你能预见,把众多数据捏在手里的随型,将来会酝酿出一场在大数据上的次方效应。“以数据来驱动零售的时代未来一定会呈现出来,比如给小孩子买鞋这个消费场景,脚型的长度你可以估计,但是宽和足弓这一块,你的数据是不清楚的。要买一双好鞋保护小孩的脚型,这时候数据价值就摆在这里。”
{page_break}最直观的表现在于随型与战略合作伙伴小爱科技的合作,这个对互联网玩法颇有研究的企业看到随型的相关报道后就搭飞机找上门来,仅用两个星期就签下了合同。有了第一份“鞋服工业4.0解决方案”,首期100家母婴用品智慧门店已经落地,而且还在高速拓展——目标是1000家。再加上其他客户的合作铺设,随型正在打造中国第一份基于人体三维大数据的“数据银行”。
这样的扩张已然被BAT大头注意,比如能给一个用户设置1500个标签的腾讯,比如早已从电商公司转型为大数据公司的阿里巴巴。随型目前的思路是有机会与他们共赢合作。“假如QQ秀使用了我们的体型数据,是不是很好玩?如果再运用到网络游戏里呢?”在邀请记者一起去吃晚饭的路上,林志明展开了他的想象力。
当天晚饭的地点在厦门的八市,我们用市井的方式买了许多海鲜来给街边小店加工,又用微信公众号点了进口啤酒的外卖。传统与尝鲜,共存为生活的常态。林志明觉得,传统企业的生产销售与大数据的智能科技,也能共存为商业的常态。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