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境外购物的激增,也同样是海外奢侈品品牌在华业绩屡屡下挫的重要原因之一。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出境人数已超过1亿人次,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一旦入坑,就很难再出来了,”一位“豪包”爱好者刘女士在谈起自己的收藏时如此感叹,她告诉中新网记者,已有的品牌包包基本都是托在欧洲和香港的同学代买的,邮寄到香港的中转点再托当地朋友转运到国内。“虽然折腾,但价格和品质都有保障”,刘女士解释称。
“境外购物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差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如是说。贝恩则直接指出了境外购物的主要依托:旅游业是推动全球奢侈品行业表现的主要因素。
为扭转在华经营困境,诸多知名奢侈品品牌近几年掀起了一股“降价潮”。记者就此向上述工作人员求证,她表示,部分品牌确实降价了,但总体上是有涨有降,与欧洲售价还是存在30%左右的价差。
事实上,国内奢侈品市场所要解决的问题远不止价差一项。“时常有客户跟我们反映奢侈品国内外的服务差距大,国外退换货很方便,而在国内却卡得比较严,有关这方面的顾客投诉也接到不少。”工作人员称。
同样对奢侈品有着向往,却甚为“节制”的80后姑娘小李就是旅游购买奢侈品的拥趸,她有着一年只买一个奢侈品皮包的“自我约束”。小李说,每年都会安排一次出境游,就趁这个机会购买心仪的奢侈品皮包。而这种通过出境旅游购买奢侈品的方式几乎成为潮流,甚至有旅游达人兼职做起“买手”。
价差到底多诱人?记者以一款国内售价18000元的LV皮包为例,分别在其德国、美国和中国官网上进行比价发现,同款皮包在德国的价格最低,而在中国大陆售价最高,价差在6000元左右。而美国官网标价位于二者之间,相比欧洲并不具竞争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