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公文写作 > 公文常识:请示与报告怎么写才好?

公文常识:请示与报告怎么写才好?

不同机关文种有何区别, 掌握技巧就可以轻松搞定公务员考试公文写作。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详细的资讯吧。

  “请示”和“报告”都是上行文, 是行政机关公文使用频率较高且容易混淆的文种。因此, 在撰写“请示”和“报告”时, 要特别注意二者之间八个方面的区别。

  一是作用不同。“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 反映情况, 提出意见和建议, 答复上级讯问, 报送文件、物品等。

  二是内容不同。“请示”是本单位无力无权解决或按规定须上级批准之后才能实施的事项;“报告”是本单位职责范围内比较重大的工作或向上级机关建议, 须上级机关知道的事项。

  三是容量不同。“请示”应一文一事;“报告”可多事一报, 但不得夹带请示的事项。

  四是时间不同。“请示”应事前行文;“报告”可在事前、事中、事后行文。

  五是范围不同。“请示”一般只主送一个上级机关, 不得多头主送或越级主送;“报告”可以主送几个相关的上级机关, 其他上级机关也可以抄送。

  六是处理不同。上级机关收到下级的请示后, 应及时批准、批复(答复), 是办理件, 下级应在收到上级批复(答复)后才能实施;上级机关收到下级的报告后, 主要是了解情况, 可以不答复, 下级不用等待上级答复。

  七是篇幅不同。“请示”的篇幅比较短, 一般不超过1500字;“报告”的篇幅相对较长, 但一般不超过3000字。

  八是结束语不同。“请示”在结束时用“特此请示”、“特此请示, 请批示”、“请审示”等;“报告”用“专此报告”、“特此报告”。

  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将“请示”文种用“报告”文种呈送上级机关, 请求上级机关批复(答复), 这样就容易贻误工作。

  相关链接:

  “好题一半文”。选好题目是打造精品的首要环节。如同企业生产必须符合市场需求一样, 党政机关的调研选题也必须贴近中心任务、围绕决策需要。我们的调研只有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 才能富有成效。如果选题脱离中心工作, 远离决策需要, 其调研质量必然大打折扣。总的来说, 党政机关的调查研究, 要围绕中心工作, 服务领导决策, 紧紧抓住当务之急、当务之重, 着重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

  深入调查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要拿出情况真实、见解独到的调研精品, 就必须深入实际, 精心调查。一要全面系统。做到脚勤、眼勤、口勤、手勤、脑勤, 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情况。二要深刻准确。应本着求深、求细、求准的原则, 深入到问题的所在地和矛盾的症结处, 努力溯本求源, 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 深刻了解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三要密切联系群众。应深入了解群众的意见, 倾听群众的呼声, 感受群众的疾苦, 总结群众的经验, 集中群众的智慧。只有这样的调查, 才能听到实话、得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为多出精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调研工作是一项根植于实践基础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要打造精品, 就必须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认真思考, 精心研究。具体地说, 就是要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 以及比较、分类、统计、想象等手段, 对调查中掌握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思考和推理, 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找出规律性和普遍性的东西, 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精心研究, 重在深刻, 贵在创新。古今中外, 大凡精品之作, 必为创新之作。因此, 要敢于想别人之未想, 善于谋别人之未谋, 大胆提出新观点、新思路。

  文不厌改。反复修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思路不断清晰、分析不断深入、认识不断升华和对策不断完善的过程, 也是文字精雕细刻而臻于完美的过程。要想打造精品, 千万不要急于出手, 而要不厌其烦地加以修改。观点应仔细推敲, 条理应认真梳理, 文字应恰当取舍。“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要尽量将一些赘言套话删掉, 努力做到“丰而不余一言, 约而不失一辞”, 使文章主题和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更加突出。

  调研报告是调研成果的最终载体, 撰写好调研报告是提高调研质量的关键环节。调查再深入, 研究再精心, 如果调研报告写得不好, 仍然达不到预期目的, 拿不出精品成果。这里, 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做好内容和形式的总体把握。从内容上讲, 观点要鲜明, 重点要突出, 事实要准确, 论证要有力;从形式上讲, 布局要合理, 结构要严谨, 条理要分明, 要善于画龙点睛。二是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调研报告的表现形式应由内容来决定, 并随着内容的不同而变化, 切忌公式化和千人一面, 要不拘一格、丰富多彩。三是文字表达要准确生动。写调研文章既不应过多雕饰, 也不应追求深奥, 当然也不能过于平淡或官话套话连篇, 而要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