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展会专题 > 二十届服交盛会承载满满的情怀

二十届服交盛会承载满满的情怀

虎门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在自发形成集市的基础上,镇政府因势利导,将服装服饰产业作为强镇富民的龙头产业加强引导扶持,并通过营造环境,建造市场,构筑“燕巢”,举办展会等举措,推动服装服饰产业的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市场集聚、企业集聚、配套集聚、品牌集聚的巨大产业集群效应。

  虎门服交会,历经20年风雨兼程,已成为虎门服装服饰业展示自主品牌、引领时尚潮流和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获得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纺织展会”、“中国行业品牌展会金鼎奖”等多项荣誉。

  “虎门服装”,这块中国服装业界的金字招牌,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不仅成为了虎门的特色产业、龙头产业、支柱产业,还带动了虎门餐饮、旅业、运输、物流等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虎门整体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真可谓:“一业兴,百业旺”。

  虎门服交会,这个由小镇举办的展会是如何发展成为国际性专业盛会的?在其20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哪些闪光的足迹?它对虎门服装产业乃至虎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助推作用?

  “虎门服装”,在30年的时间里,它又是如何发展成为虎门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的?如何成为中国服装业界内的一块“金字招牌”?诸如此类的问题你都能在虎门服装30年的“电影”胶片中找到答案。

  虎门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面积178平方公里,建成区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多万。

  虎门历史悠久,底蕴厚重,3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虎门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曾诞生了诸如宋代的虎门开宗进士、教育先驱王知在,明代的“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陈益,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以及中国近代法学奠基人王宠惠、抗日名将蒋光鼐等闻名中外的杰出人物;虎门物华天宝,钟灵毓秀,自古以来就是粤海重要商埠。受开放、开拓、进取、多元的海洋文化影响,虎门人敢为天下先,勇立潮头,书写了精彩的历史篇章。虎门既是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民族复兴之路起点,又是改革开放先行地、珠三角工商业重地,曾获得全国千强镇第一名、全国城镇综合实力500强第一名等诸多荣誉。

  为助推服装服饰业发展,1996年,虎门举全镇之力举办了中国第一个镇级的国际性服装交易会。20年风雨兼程,服交会已成为虎门服装服饰业展示自主品牌、发布市场信息、引领时尚潮流和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每届展会设有一个主会场,20多个分会场,以展示服装为主,也有少量面辅料和制衣机械。吸引了数十万人次进场参观与商洽,近百家媒体争相采访报道。

  每年的服交会十余场时装秀,聚集着姜培琳、关琦、杜鹃、刘雯、吴英娜等国内外名模,展示虎门服装时尚。

  2000年,增设“虎门杯”国际青年设计(女装)大赛,至今已举办16届。每年都有来自英、俄、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选手报名参赛。成为培养和选拨国内外优秀青年服装设计师的重大平台。

  如今,童装网上设计大赛、中国旅游服装服饰设计大赛、微电影大赛等,也为虎门选拔优秀的创意人才,营造了越发浓厚的时尚氛围。

  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虎门人从香港或深圳沙头角带回一些布料、服装、鞋袜及其它日用品摆地摊,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虎门洋货一条街”。这是虎门服装的萌芽。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虎门镇政府因势利导,将散乱的地摊集中上架经营,逐渐形成一定规模。虎门服装开始走上有序发展的轨道。

  1993年11月,“富民商业大厦”开业,虎门镇政府将临街依巷的商户,全部集中到商场统一经营,并于1995年明确提出“服装兴镇”的发展战略,形成“鼓励—引导—扶持—推进—壮大—提高”的思路,并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推动,虎门服装服饰业进入了大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虎门服装已由“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飞跃,由低层次的规模扩张到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由无牌、贴牌发展到自立品牌、创造名牌,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服装名镇。

  服交会与虎门服装服饰业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服交会为企业加强产品展示、品牌推广和商贸洽谈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行业人士学习交流创造了大量机会,为产业发展挖掘与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虎门服装服饰业的发展壮大也促进了服交会向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升了虎门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