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沈阳 > 沈阳万象城与尚泰百货分手后有合作为?

沈阳万象城与尚泰百货分手后有合作为?

尚泰百货的退出不仅代表了这个泰国高端百货彻底的折戟于沈阳市场,也让万象城这座高端购物中心面临着主力店撤场的尴尬境地。

  其实,放眼全球,世界各地的购物中心项目都是一样的,做不做百货店不是取决于某个人的意志,而是有根据具体的情况正确分析才能做出最好的决策和判断。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购物中心这艘巨轮扬帆远航,持久兴旺。

  2011年5月15日,沈阳万象城正式开业,这是继深圳、杭州之后,华润置地旗下的第三座万象城。沈阳万象城地处金廊商圈的核心区域青年大街,商业面积25万平,拥有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商业楼面积。

  沈阳万象城的业态组合也基本延续了深圳的模式,主力店、半主力店和上百个独立店铺。以泰国尚泰百货、韩国美嘉欢乐影城、OLE超市、冰纷万象滑冰场为主力店,一度以国际化消费理念带给消费者众多惊喜。

  在入驻万象城的四大主力店当中,又尤其以泰国零售业巨头尚泰百货最为引人关注,商业面积2.8万平米的尚泰百货不但定位高端,而且汇集了众多国际品牌,独特的“买手制”模式也使其成为了沈阳独树一帜的奢侈品新地标。

  然而,“高举高打”的尚泰百货博得了眼球、赢得了人气,却最终输掉了市场,开业以后,并没有引起销售的火热,即便是在节假日里,卖场内也是一片惨淡。终于,2014年6月,迫于租金压力、经营状况等多重原因,在开业仅三年之后,尚泰百货正式宣布关店,其与沈阳万象城的“露水情缘”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尚泰撤离之后,万象城对原尚泰百货区域进行了全面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品牌及业态的补充。调整范围纵向覆盖地下1层至地上6层,建筑面积约3万㎡。在此基础上,重新引入了一百多个品牌,涵盖化妆品、服饰、儿童、餐饮、文化书店、家居、健身等多个业态。

  变阵之后的万象城营造出了26万平方米的购物体验空间、汇集了280多家店铺。通过定位的调整、品牌的重构和建筑设计的升级进一步提升了其作为购物中心的城市功能。

  2011年,沈阳万象城开业之初,依靠高密度的奢侈品旗舰店以及尚泰百货、ole超市等高端业态,迅速确立了沈阳乃至东北的高端城市综合体定位。四年间,依靠奢侈品及高端消费的引领作用,销售业绩不断攀升。一时间“高大上”也成为了沈阳万象城的代名词。

  尚泰百货撤出之后,万象城主动“放低身段”,从原有的高端消费定位逐渐向年轻化的大众消费转变,引入了众多轻奢、潮牌及快时尚品牌,也使得万象城的消费群体更加多元化。

  在此基础上,万象城全面扩大了餐饮业态的体量,着重引入了众多时下热门的快时尚餐饮品牌,借此来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目前,万象城的餐饮业态中既有大渔铁板烧、王品牛排等高端餐饮品牌,也有太兴、蓉悦、一茶一坐等小资氛围浓郁的中端餐饮品牌,还融合了探鱼、小猪猪、外婆家等快时尚餐饮品牌。通过餐饮业态的组合,进一步提升了商场的客流量,大幅增加了消费者在商场内的停留时间。

  改造之后的万象城进一步完善了业态布局,有意提升了传统购物中心的消费体验。引入了书店、花店、家居、健身、3C数码产品等门店,几乎涵盖了居民日常消费的全部领域。从单一的奢饰品消费为主逐渐过渡到多业态、全品类的消费模式。

  在启动仪式上,来自加拿大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中华区验证官李白向沈阳万象城颁发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书,认证此海洋球池为“全球最大的海洋球池”。

  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是沈阳万象城改造之后迎来的首个消费高峰。依托特殊时间段的消费特点,万象城策划了“嗨BALL万象”海洋球主题活动。

  凭借着海洋球的超高人气,活动期间,万象城总计接待顾客近65000人,平均每天接待顾客5000人,十一七天平均每天5500人,平均客流同比增长甚至接近90%。此外,商场十一期间的营业额同比增长30%,其中餐饮业态同比增长65%,儿童业态同比增长50%。

  透过一些列的销售数据,不难看出,有的放矢的主题营销活动为沈阳万象城带来的巨大的客流,并直接或间接的带动了商场的营业收入。无论是围绕着小朋友们的儿童业态、还是围绕家庭的餐饮业态,都是最为直接的受益者。

  除此之外,针对不同时段的各类主题活动也成了万象城营销层面的一大特色,比如万圣节的主题派对、夏日傍晚的音乐节、万象无国界市集等,这些主题活动不但能够为商场集聚大量的人气,也能通过强有力的导流作用提升商场的营业收入。

  在与尚泰百货“分手”之后,沈阳万象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主动变阵,运用多种“接地气”的经营手段,通过注重参与感、体验度、细节感受的“体验商业”,让购物中心拥有更加多元化的功能定位。在这一轮的购物中心“大换血”中,以万象城为代表的“去百货化”购物中心无疑成了最后的赢家。

  眼下,购物中心去百货化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因为,现代购物中心所有的业态组合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独立运营的需求了,不再需要百货主力店作为支撑来互补了。去百货,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反观超市、影院、游乐、家居、餐饮等其他业态在购物中心的风生水起,我们不难发现,体验、社交、休闲已经成为购物中心的主流消费模式,而购物只是顺便为之。而百货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下降,不仅仅是因为体验互动性不够、电商可以轻易取代等原因,更表现在同质化太过严重,业态、品牌、服务、装修布局等方面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