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财经词典 > 评估人民币加入SDR的标准是件技术活

评估人民币加入SDR的标准是件技术活

评估人民币是否被纳入SDR篮子,不完全取决于中国的努力,实际上,这是国际社会,包括IMF和各国央行、政府及经济主管部门,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肯定和认可。

  加入SDR,更重要的影响是在中长期。中国的宏观政策框架制定、市场沟通方式、数据透明度等方面,都将用国际视野去看待问题,逐步和国际接轨,向国际标准看齐。这也是中国金融机构面临的更大压力。

  (1)今年4月起,IMF与中国央行每月进行一次技术性磋商,到6月时,操作层面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2)7、8月的股市震荡和8.11汇改后外汇市场的波动给评估组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直到10月才排除所有“危险点”。

  (3)在这一过程中,外方一直比中方更主动,政府并没有在私下达成任何承诺。

  正文:

  12月1日,几无悬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人民币进入SDR货币篮子。在这水到渠成的结果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IMF的评估标准有二,其中“广泛使用”的标准早已达到,“可自由使用”是关注的焦点。

  货币可自由使用和可自由兑换是两个概念。“可自由使用”是本国可以实行资本管制,但是货币必须要在国际市场和国际交易中广泛使用,其他央行类机构在使用货币时不会遇到明显的障碍,属于操作层面的问题。

  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并不少,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都是可自由兑换的,但这并不一定对国际机构、国际投资者有吸引力,因为这些国家的市场容量很小,几乎不可能成为“可自由使用”的货币。

  可自由使用货币隐含的条件是经济体的体量很大,市场容量很大,深度达到一定程度。从之前中国的状况来说,金融市场的深度已经达到要求,而接下来就是各种需要磋商的细节。

  评估人民币加入SDR的标准是件技术活。从今年4月份起,IMF与中国央行每月进行一次技术性磋商,IMF工作人员与央行十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重新详尽地梳理了中国的金融体系、货币政策体系、数据报告体系等一揽子系统性框架,评估了数据的透明度。

  到6月份时,双方已进行三次内部磋商,操作层面的技术性问题、数据透明度问题都基本得到解决,但7、8月份的股市震荡和8.11汇改后外汇市场的波动对世界金融市场产生不小影响,给IMF评估组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外部重新产生怀疑,中国的政策是否出现倒退倾向?

  7、8、9月是双方沟通比较痛苦的时间。一直到10月份,才将所有可能的“危险点”一一排除。整个入篮过程并没有很顺利。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外方一直比中方更主动,中方也没有非常自信地认为达到了所有标准,政府也没有在私下达成任何承诺。双方通过持续有效的沟通,排除了所有潜在的阻碍。

  并不是中国非要让人民币进入SDR篮子,而是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开放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了准入门槛,人民币受邀加入。

  入篮过程中,还存在着两种令人头疼的认识误区。

  一为阴谋论,认为国际社会给中国下套,货币进入SDR篮子就成为主流货币,需要承担更多义务,资本账户放开,人民币实现可兑换,利率推进自由化等等,这将为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带来灾难,阻碍强国梦的实现。二是挑战论,人民币进入SDR篮子后,就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挑战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国今后会引领国际经济金融秩序。

  两者在认识上都有极端化的倾向。近年来,在G20和IMF平台上,中国一直坚持“做践行国际经济秩序的受益者而不是破坏者”的立场,中国改革的出发点是完善国际金融体系,而不是建立一套新秩序。

  CF40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专业智库,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被业界评价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金融智库。

  本栏目将基于CF40的大量内部成果,针对宏观经济、金融和国际领域的焦点、重点问题,第一时间提供第一手的专业分析。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