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零售业,很多人可以随口说出沃尔玛、家乐福,甚至国内的永辉和华润万家,对于大润发,在很多人眼里只能算是后起之秀。但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报告,2011-2013年,大润发连续三年在“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百千”榜单中排名第二(华润万家第一),超越了沃尔玛(第三)和家乐福(第五)。转型撑起了大润发“王者”称号。从最初的仓储到大卖场,从最初的坚持全国统一架构到划分为大区制,从不想做电商到尝试O2O,大润发一直在转型。
据年报数据发现,大润发之前未曾关店,也许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会关。大润发营运租赁的租金从2010年的11.69亿元提升到2014年的20.45亿元;在总营业额中的占比从2.1%提升到2.4%。2013年上半年,大润发租赁租金收入是10.95亿元,而场地经营租约支出是10.09亿元,租赁收入已经高于支出。
2014年大润发营业额的年复合增长率是15.3%,而租金的增长率是21.6%,大润发租金收入与开支的差距日益拉开,收入已经超出支出1.77亿元,这意味着大润发仅靠超市外的场地收入,就已经够缴纳全部场租,超市内的场租费用为零,并且超市仅通过转租就能获得上亿元的收益。由此可以预测,只要大润发坚持谨慎选址的原则,未来一段时间也不用“无奈”关店。
根据公开资料了解到,大润发是一家台湾的大型连锁量贩店(大卖场),由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所创设。1990年代,台湾的纺织产业面临人工成本高涨、海外低价竞争的威胁,纺织产业在台湾逐渐步入了夕阳工业的命运,润泰集团的主要企业润泰纺织也面临相同的问题。所以,润泰集团开始寻求转型,扩大自己的投资事业的范围与规模,在零售领域,于1996年创建了大润发。
1997年,大润发进军大陆市场,分别设立上海大润发及济南大润发。由于当时其经营者主要来自于台湾的几家工业企业,对于零售业是外行,所以大润发模仿万客隆,采用了仓储模式经营。1998年7月,大润发在上海开的第一家门店就是采用仓储超市的模式来经营,开业之后盈利状况不太理想,当时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等都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跑马圈地,扩张势头咄咄逼人。
大润发开到第三家店的时候,认识到继续坚持在大城市发展,形势将非常不利,于是将重心转移至华东、华南一些富裕省份的二三线城市。为了适应二三线市场,大润发中国区CEO黄明端将原本供工商业采购的大润发仓储改造成一般消费者都可以进入的大卖场模式,也将大陆市场分为了华东、华北、华中、华南与东北五大区,以尽快实现本地化。
为了引进更具国际观的营运管理模式,为迈向国际化连锁事业跨进一步,大润发母公司润泰集团于2001年与法国欧尚集团合资。润泰集团以15.73亿元将台湾大润发67%的股份转让给了欧尚集团,大润发变成了外商合资公司。同时,双方在香港设立了香港太阳控股公司,根据当时的股权协议,润泰通过香港太阳控股公司持有内地大润发66.38%的股权,而欧尚则持有33.62%股权。
2008年是大润发的一个关键点。2008年大润发大陆市场门店数量破百,黄明端完成了尹衍梁规定的”十年开出100家店”的目标;而且,黄明端认为,在中国大陆市场达到百店以上的规模意味着可以与世界好手同场较劲了。
以大卖场业态来论,大润发注定与沃尔玛和家乐福要有一番龙争虎斗。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9年初公布的一组数据:2008年,大润发在大陆地区共有101家门店,销售收入为335.46亿元,单店年均销售额为3.32亿元;当时家乐福共有134家店,实现销售收入338.19亿元,单店年均销售额为2.52亿元。大润发单店销售额高出家乐福8000万元,况且以大润发比家乐福少了33家门店来计算,年销售收入相差不到3亿元简直微乎其微。
注释说明:大润发的股票并没有直接上市,而是由润泰集团的子公司润泰纺织(后改名为润泰全球,持有中国大润发股权16.7%)、润泰建设(后改名为润泰创新,持有中国大润发股权10.85%)以及法国欧尚集团持有67%股权。
大润发在2009年迎来大爆发期。2009年,大润发(包括欧尚)营业收入达到454亿元,占据11.2%的市场份额,与沃尔玛(包括好又多)持平,超过华润创业(9.8%)和家乐福(8.2%)。同时在单店销售额方面已成第一。
2010年,欧尚和润泰进行股权重组,将大润发和欧尚的大部分股权注入到新公司吉鑫,大润发持有吉鑫49%的股本,欧尚则持有51%的股本。在新的股权构架中,吉鑫成为后来上市公司高鑫零售的控股股东,持有高鑫零售59.16%的股权。欧尚和润泰还分别持有高鑫零售11.26%和18.91%的股份。2011年7月,大润发和欧尚合营的高鑫零售正式挂牌上市。
大润发在电商领域的尝试依然是个“后进生”,黄明端曾说过,大润发线下零售店增长很快,赚钱非常容易,而他自己之前一直看不懂电商模式,所以不想去做电商。2011年他曾与京东CEO刘强东以及京东投资人高瓴资本张磊有过交流,看到京东亏损高达17亿元,觉得很吓人。
让黄明端产生必须进入电商想法的是2012年马云和王健林设立的亿元赌局,当时双方对赌2020年电商在中国零售的市场份额是否能够超过50%。彼时大润发也面临实体店流量减少的危机,黄明端觉得与其被电商网站分流用户,不如自己做电商争取新用户。
2013年6月,大润发宣布进军电商,7月购得域名“飞牛网”。2014年1月,飞牛网正式上线,飞牛网以独立子公司的形式存在,黄明端亲自挂帅。
2014年6月,飞牛网宣布与喜士多合作发力O2O,启动“千乡万馆”项目;所谓“千乡万馆”就是在一千个乡镇开出超过一万家飞牛网购体验馆。
2014年12月,飞牛网宣布上线生鲜业务,并且获得高鑫零售5亿元的增资,以确保其后续发展。2014年12月底,大润发便利店——“喜士多”云超市开业,喜士多云超市采用实物+图片扫码+在线订购,对接大润发实体门店与网上商城。2014年飞牛网销售额超过2亿元。
数据显示,高鑫零售2014年净利润29.08亿元;2013年净利润为27.75亿元,同比增长4.79%,但飞牛网亏损了约1.62亿元。
2015年5月,高鑫零售收购了高端生鲜电商网站甫田网54.5%的股权。区别于飞牛网的主要受众是中国普通家庭;通过甫田网,大润发可以将线上受众拓宽至高端人群。2015年6月,大润发上线飞牛商城,正式开放第三方商家入驻平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快速扩张。2015年9月,飞牛网上线环球购,涉足跨境电商。2015年9月,大润发还投资了校园O2O“校呵呵”,给予其在供应链、物流方面的支持。
黄明端曾放言,飞牛网的目标是5年内做到国内电商前三,如今呛呛过去2年,飞牛网能否“弯道超车”尚不得而知。不过如果要做到“B2C行业前三名”,飞牛网还有很长的烧钱之路要走。好在黄明端很豁达,他曾表示,对于飞牛网的发展,集团的资金早就准备好了,没有封顶。
飞牛网的未来还无法预期,不过,大润发经营19年未曾关店却是事实。据飞牛网联席CEO袁彬介绍,未曾关店的原因在于:1)大润发前几年累积了优质的供应链,其中包括源头采购的优质供应链,当经济真正低迷的时候,供应商更愿意跟大润发站在一起。2)营运质量高,大润发全国平均单店营业额3亿多,对手可能是2亿不到,大润发坪效比较高。3)因为大润发是会员制,跟顾客之间经常有一些互动,顾客忠诚度比较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