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杭州海关出台了9大方面22条具体措施,积极促进浙江外贸稳定增长。
通关与服务,是目前广大外贸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此次海关推出的22项措施中,以此为关键词的措施,就有15条,占到措施整体的七成。
全力支持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实行“365天×24小时”通关服务,配合地方政府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B2B出口业务发展……
比如,在推进大通关方面,海关提出将大力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完成“杭州海关大通关平台”的升级改造,规范和发展关区内一体化通关业务等。
相关链接:
在外贸局势严峻的大环境下,稳外贸政策今年以来频频出台:4月17日《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5月12日,《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6月20日,《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7月24日,《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的通知》;11月25日《海关总署进一步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措施》。
此外,有报道称,相关部门目前正在加紧研究关于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和推广外贸新型商业模式的方案将在年内落地。
“肯定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白明说,外贸的长期下滑既有国际环境的问题,也有我们自身的问题:传统的竞争优势在消失,新的竞争优势的形成还没有做到同步。所以接下来,包括政策的不断加压以及体制的不断创新,还需要有所动作。
“未来中国经济要上一个新台阶,必然离不开世界各种优质要素的相互匹配,也必然离不开国际市场。作为产能的承接地,如果没有国际市场上的优化配置,很多机会也会随之失去。”白明说。
白明强调,供给和需求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外贸是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跨国衔接,自贸区和“一带一路”也都是为了和他国对准合作机会,只有对准了比较优势,红利才会出来。
针对市场分析称明年外贸可望实现增长,白明指出,存在这样的概率。除了基数低了之外,一系列的政策红利在明年也将进一步释放。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基本面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国际市场和我们向竞争新优势的转换目前都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所以不能过于乐观。根本性的变化未来还要看中国的优势产能,高端制造业是否形成集群化和规模化。”白明提醒。
在已出台的众多政策中,有提高效率类的,如通关一体化,单一窗口等;有改革类的,如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先入关再报关,负面清单加准入前国民待遇等;有鼓励类,如出口退税等。但是,在白明看来,特别是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还有进一步加码的空间。
“比如地方政府的经济外交做得还不够,有一些发达地方的政府在访问中虽然也带着企业,但是针对性却不够。此外,在公共信息服务上,由于政府掌握的信息比企业多很多,也需要政府做更多的工作。”
“而在真金白银的政策层面,则有退税,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贴息等待加码。”白明说。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