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人士正在努力从人民币近日的走势中解读中国央行在后SDR阶段的政策方向。而本周,越来越多的信号似乎指向央行对人民币贬值更加容忍的态度。
人民币续贬对于中国平衡贸易收支、重新控制国内货币状况和结束通缩循环都是必需的。其实人民币贬值并非让所有人都非常讶异,因为许多人原本就预估人民币加入IMF的SDR后,央行就会放贬人民币。
中国央行在今年8月时曾意外引导人民币贬值,当时掀起了亚洲各国货币争相竞贬的局面,最后甚至导致了各国股市重挫。
本周四中国央行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设定在6.4236,一举贬破了当时8月的低点6.42 元。目前市场预期人民币有可能会继续贬值,因此恐再次掀起亚洲各国货币竞贬的战争。
法国兴业银行表示,人民币进一步走软可能引发"货币战争",要么源于想让本币走势与人民币保持同步的决策层这一直接因素,要么拜投资者整体做空亚洲货币这一间接因素所赐。
法兴银行分析师Jason Daw和姚炜在报告中说,如果人民币贬值加速,或是波动率大幅上升,那么整个新兴市场货币组合的稳定性就可能受到动摇。离岸在岸人民币汇差的扩大反映出了离岸人民币头寸状况的变化,反过来也能折射出在岸市场参与者的预期。
法兴前景预期中的基线情境是美元/人民币到2016年底逐步有控升至6.80的水平,其间会有相对稳定期,也会有人民币贬值加速的情况出现。
瑞穗银行(Mizuho Bank)外汇策略师Chang Wei Liang表示,近期人民币再度贬破8月中的6.42元水平,市场开始怀疑央行正默认着人民币的贬值走势。若果真如此,代表亚洲新兴市场的货币也会争相竞贬,借此维持自身贸易的竞争力。
麦格里(Macquarie)策略主管Nizam Idris 表示,整体来说亚洲各国并不讨厌让本国货币贬值,因为许多国家都大幅依赖出口,所以货币贬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中国人民币贬值并不是亚洲货币走弱的所有原因,但却是一定的催化剂。依赖出口的国家如韩国受到人民币贬值的影响极深,不过韩国央行总裁李柱烈今天在新闻记者会上表示,并不预期人民币会持续贬值,而且韩国和中国有签订FTA,因此人民币走弱对韩国的负面影响不大。
中国人行在上周的声明中曾指出,人民币没有继续贬值的基础存在,不过若观察中国经济近况和低迷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中国央行或许没有太多的选择。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