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佳契机,凭借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宿州市瞅准产业规模大、市场空间广、对劳动力资源依赖性较强的制鞋业,突出链式招商、精准招商,整体高位承接转移,先后吸引全球排名第二的鞋业巨擘“百丽”以及东艺、康奈、鸿星尔克等海内外知名鞋革企业入驻,实现了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批企业、集聚一个产业的良好效应。该市因势利导,将制鞋产业列为全市首位度产业,规划了总面积16.5平方公里的“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并成立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建设领导小组,全力打造集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研发创新、教育培训、会展旅游五位一体的国内一流现代制鞋产业城。
2011年初,宿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启动建设中国中部 (宿州)鞋业生产基地,围绕“思想解放先导区、特色产业示范区、优质要素富集区、幸福生活新城区”的发展定位,努力探索一条 “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互融”的一体化发展新路径。 2012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安徽省人民政府、宿州市人民政府在上海签订“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宿州”共建协议,确定把宿州鞋业生产基地建设成为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 2013年12月,安徽省经信委授予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城“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14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正式授予 “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宿州”称号,成为安徽省为数不多的“中字头”特色产业园区。
宿州鞋城总规划面积16.5平方公里,由集约加工区、生产配套区、中心商务区、生态商住区等四大功能区组成。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30亿元,建成区10.8平方公里,吸纳10万人就业。用5-10年时间,实现年销售收入500亿元,利税50亿元,建成区16.5平方公里,吸纳20万人就业。
目前,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城建成区面积已达到6.8平方公里,注册登记企业及工商个体户等1913家,吸纳就业5.6万人,形成了从皮革加工、鞋材配套到成鞋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现代制鞋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园区皮鞋产量、年产值和税收分别达到3936万双、60亿元和6.5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3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3亿元,同比增长65%左右;完成财政收入6.2亿元。根据中国皮革协会统计,2014年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城在全国特色制鞋产业聚集区中位列第九位,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鞋产业基地。
在打造宿州鞋城产业集聚的同时,宿州市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化”同步发展,加速城镇化步伐。现代制鞋产业城坚持产城融合,按照 “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复合、保障完善”的原则,同步完善园区的城市功能和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的务工人员实现了 “进园区打工、在城市安家”的梦想。
今年以来,鞋城招商引资积极适应新的政策,调整思路,梳理项目,继续围绕招大引强、补链配套、完善服务的思路,着重针对一些大品牌、有一定产业规模、有能力向外扩张的较大企业进行招商。针对制鞋集聚区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分别于今年8月、10月在温州及泉州召开招商推介会,鑫华纺织已正式签约入驻,永隆鞋机、香恋鞋业、温州大东、贵人鸟等一批招商重点项目正在积极洽谈跟进。今年1-10月份,鞋城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约43.6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约11.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2亿元,工业投资完成25.3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25亿元。
“十三五”期间,宿州将围绕建设“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大力实施产业集聚行动,做大做精特色制鞋业,同步推进纵向一体化与横向多元化发展,推动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研发创意、教育培训、会展旅游五位一体发展,带动服装箱包等关联产业联动发展,形成具有宿州特色的制鞋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把握开发园区由工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的新城区转型的趋势,大力推进产城一体化建设,着力优化鞋城空间分区,突出建设综合服务功能区,完善鞋城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形成制鞋加工业与制鞋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开发新格局,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道路。立足园区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品牌培育行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机制,培育更多的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同时,积极打造创新型园区和绿色生态园区,加快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放大宿州鞋城品牌效应,提高宿州鞋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统筹推进创新、改革和开放,以创新支撑产品提升和品牌培育,以改革破解要素资源的瓶颈制约,以开放推动宿州鞋城融入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全面优化产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形成宿州鞋城产业发展的强大保障。
为探讨新常态下中国制鞋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制鞋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定于2015年12月中旬在宿州市举办第四届(2015)中国制鞋产业发展高层论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