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统计,“十二五”前4年,规模以上家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1.77%;利润总额累计增长79.48%,年均增长15.75%;完成投资675.59亿元,较2010年增长176.59%,年均增长28.96%。家纺行业骨干企业规模优势进一步显现,仅2014年,在A股上市的5家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就超过了140亿元。
家纺行业整体实现了稳定健康的发展。产业布局日益改善,渠道创新面向多元,品牌建设进展顺利,人才培养取得成效,技术创新、设计研发大有改观,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国际化水平有所提升,展会平台功能明显增强。
杨兆华说:“‘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喜人成绩,与行业的结构调整密不可分。”过去的几年间,家纺行业经历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艰难时期。“十二五”初期,在“十一五”期间快速成长的惯性推动下,整个行业依然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2012年开始,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得复杂,生产要素成本攀升。
家纺协会还专门成立了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经销商专业委员会,并与中纺联流通分会合作,连续组织了三届中国家纺“金销奖”评选活动,选出了一批家纺市场营销领域的杰出代表。
此外,家纺协会连续两年召开“中国家纺营销论坛”,邀请知名电商平台家纺部负责人及传统渠道优秀代表分享智慧心得,为企业更好地适应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探索新途径。
同时,家纺产品电商也从无到有,迅速增长,国内企业纷纷“触电”,实现营销市场的“弯道超车”。
近几年,企业线上销售态势火爆,品牌力量逐步壮大,不仅创造了新的家纺奇迹,更为家纺品牌的渠道布局和有效整合带来了更多商机。2014年家纺行业电商交易总额达到829亿元;2015年天猫“双11”购物节中,罗莱、水星、富安娜总销量分别达1.81亿元、1.58亿元、1.28亿元。
杨兆华强调,随着消费方式的日益改变,传统消费渠道面临着更多挑战。再好的产品也需要渠道来完成二次转化,产品卖给消费者才可成为商品,否则就是库存。因此,行业不断创新渠道,积极与相关行业合作,流通渠道趋向多元。
家纺行业在渠道上不断整合拓展,涌现出时尚生活馆、大家居等新渠道形式。例如,蓝丝羽尝试O2O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罗莱升级为“罗莱home”,从“大家纺”向“大家居”转型,富安娜提出“小宜家”发展模式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