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4个月之前喵街的数据。8月3日~9日,喵街联合入驻的15家杭州商场,发起了“大杭城逛街周”营销。通过喵街有3.6万人成交,实现成交额3200万元。
算下来,人均消费1000元,这样的消费额实在令人惊叹。因为电商火爆后,许多偏远的商业中心门可罗雀,只有城市中心的特色商场才有人流,喵街的导流效果可节约商场很多营销成本。
别小看这些成本,对于困难中的零售企业,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除了带来流量之外,喵街另外一个功能是省钱。
两三年之前,互联网+席卷商业中心之时,百分之六七十的购物中心开始做官方APP,尤其是有点实力的购物中心,官方APP已经成为标配。
2015年,做官方APP的购物中心不足20%。因为购物中心发现,APP的开发难度不低,自建团队和外包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重要的是,随着推广渠道的集中,APP的推广成本、获客成本非常高,已经不是薄利的购物中心可以承担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即便开发了APP,因为没有移动互联网产品经验和积累,APP货不对版,无法很好服务用户。很多基础性的功能,并不好实现。
比如精准推送,这种就牵涉到对累积的大数据进行计算;寻找店铺,没有基础性的室内测绘,仅仅依赖现有的地图完成不了。
阿里巴巴经过多年积累,有强大的大数据处理技术,还有通过收购带来的移动互联网、地图测绘等技术。喵街的优势在于能够随时调用这些技术,并将这些能力“赋能”给商业中心。
购物中心内缺少地图数据,高德可以进行室内测绘;用户在网络排队时,阿里云计算可以计算出最佳的方案;当用户靠近时,通过淘宝账户体系可以感知用户过去购买过什么,对附近什么样的商品最感兴趣。
前些年O2O的打法中,大众点评和美团是非常好的导流工具,它们高价买来互联网流量,的确对线下店铺的营收有帮助。
对智能商业而言,导流只是一重功能,喵街还要充当导航、排队和找车位等商场的实用APP功能。也就是说,喵街不光要服务入驻商场的商户,还要为商场本身提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质量,跟商场商铺的销量是有直接关系的。
更多的服务意味着更高的门槛,只有一些巨头能提供功能繁多的服务,喵街的直接竞争对手很少。
这要求提供类似服务的厂商,既有强大的商业基因,能够充分理解线上线下商业互动的模式;又有过硬的技术实力,能够全方位满足购物中心和商铺对功能的要求。
也不是所有的商家都双手拥护。
商家的疑虑在于,让喵街包办了所有工作之后,账号系统和入口都掌控在阿里手中。在阿里体系下,得按照阿里的游戏规则玩。
未来的商业,必然是线上和线下融合的商业。阿里的野心,就是通过这三个入口,牢牢占据商业的中心位置,你在网上买,线下吃,平时逛,阿里都能提供服务。
淘宝发展前10年,阿里巴巴解决的问题,是把线下的商品搬到线上;阿里的未来10年,是把线下服务和实体商店融合到移动端中,线上带动线下,线下反哺线上。
线上线下的整合,是谁整合谁?超先声以为,一定是线上来整合线下。
即便经过几十年运营,线下的购物中心有丰富的经验,但在讲究稳准狠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它们的短板很难补齐。在已经形成庞大的互联网商业帝国之后,阿里对线下商业的整合势如破竹,喵街在双11和双12的表现就很抢眼。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