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香港零售业百货各出奇招 积极变阵以自救

香港零售业百货各出奇招 积极变阵以自救

  香港零售市道风声鹤唳,国际名牌撤走旗舰店,铜锣湾旅游旺区的店舖,租金更是一劈再劈,零售业已掀起结业潮。不过,适者生存,零售业各出奇招救亡,有服装公司兼销售雪糕,务求多元化发展,亦有名牌“劈价”,誓“要钱不要货”。在零售业不景气之时,有零售商赶紧调整策略,为下一步的发展部署。

  据《大公报》报道,过去一年,连串的反自由行行动,吓窒内地访港旅客,加上与美元挂钩的港元持续强劲,旅客分流至日本、韩国等汇水更为吸引的东南亚地区。

  港零售销货价值连跌八月

  香港政府统计处资料显示,今年10月份香港零售销货价值约372亿港元,按年下跌3%,已连续第8个月下跌,11月份的数据最快本月底公布,不过市场对零售业的“成绩表”难抱乐观态度,更遑论传统的圣诞消费旺季。

  在零售寒冬下,奢侈品率先披甲上阵,可惜无功而还。美国奢侈品品牌Coach不敌零售寒冬,今年8月率先提早退租中环旗舰店,LVMH和GUCCI等国际名牌亦相继表明,若不获业主减租便只有关店。

  要求业主减租,似乎远水不能救近火,产品“劈价”来得更为直接有效。普拉达旗下Prada和Miu Miu品牌大幅减价低至五折,Burberry亦加入劈价阵营。

  现今,零售业的经营难以单一业务发围,例如CEC国际(00759)旗下卖零食起家的759阿信屋,近年先后引入个人护理用品及化妆业务,总要在“薄利多销”经营原则的大前提下,扩展业务板块。

  奢侈品行业最受伤

  本地潮流服饰品牌I.T(00999)亦加入变阵“兵团”,在旗下4间店舖另闢一角,售卖韩国爆穀雪糕始祖Sweet Monster,务求趁“韩风”在香港盛行下分一杯羹,藉而为集团增加收入渠道。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Megabox总经理文静芝认为,虽然港府已推出多项刺激经济的措施,但高档消费品市场仍然需时恢復。她直言,相比起2003年沙士疫情爆发后的零售市道,香港现时整体经济不算坏,毕竟本地消费意欲仍然强劲。

  “如果零售销售之前升幅达一倍,现在只是下跌20%至30%,仍然有赚呀!”文静芝认为,零售业最好趁现时市道的巩固期,重塑品牌形象,以迎接未来的商机。

  面对零售市道淡风疾劲,珠宝黄金等奢侈品行业首当其冲。本地老牌珠宝商谢瑞麟(00417),近年开始採取“以舖换舖”的方法,把个别店舖由租金昂贵的旅游区,退阵到较大众化的民生区域,以减少租金支出的压力。

  部分店舖逆市扩张

  虽然香港零售业处于冰封期,但亦有不少品牌无惧淡风,逆市在香港扩张业务。中国老牌金舖老凤祥不惜高价抢佔旺角弥敦道一线地舖,以证“真金不怕洪炉火”。

  此外,拥有LANEIGE、雪花秀等品牌的韩国护肤品集团AMORE PACIFIC深明经济学的“口红效应”(Lipstick Effect),故有意继续增聘人手,抢佔香港的护肤品市场。还有日本“过江龙”、东急集团旗下的时装零售商SHIBUYA109,首次发展海外市场,便选择落户香港。

  谢瑞麟执行董事兼副主席伍绮琴表示,香港的零售市场有一定的独特性,是国际品牌的集中地。“内地访港自由行减少,并不代表本地消费未能弥补。”她认为,自从2003年放宽访港自由行后,零售市道开始出现倾斜,集中做自由行的生意,“物极必反,怎可能有永达的高峰”,因此零售业更需要作两手准备,适时转身,才能走更远的路。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