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宏观经济 > 经济改革不缺理论缺行动

经济改革不缺理论缺行动

当今自媒体时代,研究报告、各类评论均严重供过于求,这是否是中国特有的,我不清楚。但资本市场的卖方分析师这一行业,90%以上的报告没有人看,这早已不是新闻了,西方也是如此。

  “供给侧改革”只是历年来有关“结构调整”的各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而已,其内容和逻辑并没有逃脱历年来一直提倡的“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手掌心。

  当今自媒体时代,研究报告、各类评论均严重供过于求,这是否是中国特有的,我不清楚。但资本市场的卖方分析师这一行业,90%以上的报告没有人看,这早已不是新闻了,西方也是如此。

  看到如此多的学者制造出数倍于学者人数的报告,且引经据典地齐声喝彩,真的让我很失望。为何很少有人写些文章去评估过去的改革成效,或预测供给侧改革的执行力度——这方面的报告倒是供不应求,其实这类报告也可以是商业性的,很有市场或价值。

  互联网发展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花几分钟时间就可以找到很多事件相关的历史资料。比如,最近财政部又重提个税改革,这确实非常必要。因为中国的贫富差距如此之大,原本是可以通过税收手段来改善的。

  董明珠在广东省国税局主办的座谈会上提到了一个现象:“有些民营企业老板私人花费的钱,都可以拿到企业报销,个人几乎没有税收,应该加强对民营企业职务消费的个税征管。”某些高收入的民企老板可以很轻易避开税费,这就难怪个税一直很难摆脱“工薪税”的实际形象了。

  事实上,早在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便确定了个人所得税制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改革方向。2006年,这个改革方向还被写入了“十一五”规划。但令人遗憾的是,该项改革一直没有出现重大进展。

  再如,国企改革的至少经历了四轮,其中99年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案是迄今为止最有理论水平和指导意义的。如提出了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分开,还包括现在提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那个时候也提出了。但为何四轮改革都没有解决国企的低效问题呢?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5年前10月,国企利润比去年下降25%,民企则增长6%。

  按本人这么多年来的观察,中国在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三个方面,增长速度总是超预期,改革进度总是低预期,调结构好像是被动的。原因何在呢?不就是利益格局问题难以打破么,其实中央很清楚,为此也提了很多要求和解决方案,如倡导把权力关进笼子,“政府自身革命”,简政放权,负面清单。

  们常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破不立。比如,过去一谈到国企改革,就担心下岗工人闹事,如今呢,因为国企规模在改革滞后的日子里越来越小,国退民进,进是利益驱动,退是机制不到位,是被动的,今年国企创造的GDP占比也就20%左右,就业占比估计也就15%,所以,即便倒一大片,问题也不像过去那么大了。当然,银行会受不了,78万亿的负债呢,但不改的话,负债越大,GDP占比越小,银行坏账越大。那就是恶性循环。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