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我所采访过的设计师中,有很多是受到父母的影响,继而喜欢上绘画或服装。许东豪也是其中一位。
二十年前,爱漂亮的许妈妈走在路上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无形之中培养了许东豪独特的审美能力。之后,家里开了服装店,许东豪常常陪同家人去批发市场拿货,越来越感觉到市场化服装的枯燥与无聊,激发起自己做设计的欲望。
许东豪毕业于江西服装学院艺术专业,在校期间,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正负文创”工作室。
“创办这个工作室,其实是因为我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学校,觉得应该比别人更努力才行。”许东豪介绍起自己的高中生活,每天都保持着紧张的学习状态,六点钟起床,十点钟下课,他不希望这种状态到了大学以后有所懈怠,就想找点事情做。“我那时候其实什么都不懂,但我有一个优点就是敢做。”从那时起,许东豪开始接一些小订单,从最简单的印花T恤做起,逐渐组建起自己的团队。
“现在回想起来还挺庆幸的,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为利益,一起做好一件事。”许东豪如此感慨。这种不参杂任何商业利益的合作关系,可能是成年人眼中摇头叹息的不稳定因素,但对于心怀同一个梦想的年轻人而言,它就像寒夜里的一点星火,总有一天会成燎原之势。
直至现在,许东豪谈起那段时光,语气中依然充满了怀念。“那时候拼劲真的挺足的,有时候为了赶工,经常通宵待在工作室里,累了就拿块布一裹,直接躺在地板上了,南昌的冬天其实挺冷的,但那时候好像一点都感觉不到。我们还买了一个火锅炉,有时候一整天都不出门,自己在学校里煮东西吃。”
毕业后,许东豪就没有再管过工作室,把它交给了更年轻的学弟学妹们互联网病毒式营销。“这种感觉很奇特,好像你虽然已经离开了,但是那里还有你的印记在。我也希望他们能够把我们创业时的那种敢想敢做敢拼的精神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許東豪设计师风格品牌创立的时间很短,今年4月中旬才正式上架,上半年算是在摸索着前进,一共设计了20个款,上了一个平台,基本每天都有订单。在几个月时间的积累后,下半年我们在服装的基础上配套了同风格的饰品、包包等产品,做了一个整体形象的设计和包装,设计上更加成熟,更加迎合二三十岁消费者的审美。在扩充品类的同时,我们也进驻了国内外几个大型的电商渠道,线下也和国内一线品牌合作开发。”
许东豪常常带着自己的品牌参加国内几个时装周,不久前的虎门时装周,“和平鸽”系列产品收获了很多好评,这也增加了他的信心。“这两年服装行业的形势确实不是太好,我做这一块也不久,但平台给予我们设计师品牌的扶持有很强的倾向性,我自己也会尽力做好品牌和产品,学习其他电商品牌的运营管理经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病毒式营销促进品牌定向推广。”
除了自己设计服装,许东豪的另一个身份是自由买手。“我的优势在于我有独到的眼光和对行业的把控能力以及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买手这一身份,可以更好地实现许东豪关于品牌的规划,“我希望我的品牌不仅仅是卖衣服,只要和我的品牌风格相匹配的鞋子、包包、项链,甚至桌子、椅子、衣柜等等,都可以融合进来。”
在许东豪看来,艺术是没有界限的。“如果你把自己定位为服装设计师,会把自己框得死死的,我更希望我是一个玩艺术的人,那我的艺术可以发挥的点就有很多。我可以把我的设计运用在围绕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打造‘生活家’这样一个概念。在风格上,会比较简约,充满浪漫气息。”
许东豪出生于湖北宜昌,那是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这给了他很多创作上的灵感。“很多设计师都会去图库或者趋势网站上找灵感,我完全不用,生活的美、自然的美已经足够了。每当我觉得灵感枯竭的时候,就去大自然走一走,会发现很多激发灵感的东西。”所以在许东豪的设计中,最常看见的就是海浪、山峰、花鸟虫鱼……他把大自然的一切都搬进自己设计的服装里了。
除了成长环境,已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对许东豪的影响也很大。“我还在读初中或高中的时候,还没有正式接触服装行业,那时候博客很流行,我就是在博客上了解到麦昆,之后一直关注着他的设计。当时我的脑海中一直是‘哇,原来服装还可以这样去做啊’,他的设计打破了以往我对服装结构的理解,向我展示了一个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
对于许东豪来说,观察生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创意的呈现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换一个角度,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说,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蚂蚁,那么蚂蚁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如果我是一只恐龙,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显得更加渺小呢?视角不同,方向不同,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状态也会很不一样。”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