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10.4%,较去年下滑1.5个百分点。终端消费在底部徘徊,无明显回暖趋势。2015年以来,虽然服装消费基本延续了2014年的疲软态势,但增速已趋稳,并在个别月份稳中有升。1-9月同比增速为10.2%,与去年同期相当,服装消费虽没有回暖,但细分领域已经出现回暖迹象。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认为,从基本面板块轮动来看,子行业调整顺序一般是运动鞋服、休闲服饰、家纺、男鞋、男装、高端男装和女装。目前子行业轮动已到男装行业,预计2016年男装行业见底业绩弹性较大,女性内衣及婴童行业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高端男女装处于低谷,有待复苏。
行业公司发展呈现两大趋势。首先是渠道整合,渠道更加扁平化,供应链效率提升。以安踏、森马等公司为例,主动削减代理商层级,掌握终端数据和渠道运转情况,降低加价倍率,提升产品的性价比,最终实现扩大终端销售的目的。其次是平台化,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成为资源整合者而非生产者,成为连接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大平台,充分提高资源使用率,例如海澜之家 、新民科技等。
体育产业将是行业转型的主方向之一。随着体育产业引入更多市场化手段,预计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体育产业将迎来黄金十年。目前体育用品、服装鞋帽的制作和销售增速放缓,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体育服务业(上游赛事资源和中游媒体传播)却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传统体育服装企业需要寻找突破口,向产业链上游资源整合,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上市公司中已有贵人鸟等多家公司多方位布局体育产业。
童装行业的基本面要明显好于其他子行业。随着生育高峰 、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及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童装消费意愿逐步上升。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2015童装产业报告》,童装产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达25%至30%;预计今年我国婴幼儿服饰棉品和日用品的市场容量将达到2279.8亿元,2017年童装行业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且随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逐步淘汰,资源向龙头企业聚拢,核心竞争力提升。
面对可观的市场前景,服饰品牌企业都在加速布局童装产业,现有的行业龙头品牌大多处于外延扩张+内生增长共同驱动的良性发展阶段。随着选购童装越来越注重安全性、舒适性、一定的时尚性和可搭配性,行业份额正逐渐向品牌龙头公司集中。
围绕着女性庞大消费市场的“她经济”是另一个转型热点。据统计,目前国内女性消费群体已达4.8亿人,这部分消费群体拥有更多的收入和更多的机会。“她经济”相关的消费产业涉及面广,市场容量至少在5万亿元以上,有望成为未来消费行业持续增长的风口。
作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女性群体在可支配收入与社会地位的上升阶段,显示出更高的消费支出弹性与购买热情。分行业来看,女性可选消费品中的服饰、内衣、化妆品、医疗美容、旅游 、珠宝首饰等市场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高于必需消费品,将成为可选消费行业的主要增长动力之一。
此外,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催生“她经济”商业模式创新。比如基于女性为主体的各类垂直电商和社交电商,还有蓬勃发展中的众多医美O2O公司。这些标的与纺织服装个股有一定的潜在关联性。上市公司方面,朗姿股份围绕时尚生态圈进行了多次海外并购,标的主要涉及化妆品等多个行业,对市值提升表现积极。从转型方向来看,围绕主业延伸产业链形成生态圈、跨界双主业运营仍是转型的主要思路。在前两种资本运作中,置入增长性更为确定的标的预计仍将是常见方式。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