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财经专题 > 市场解读:低位反复震荡 寻求共振契机

市场解读:低位反复震荡 寻求共振契机

从基本面上来看,业绩稳定增长的公司以及受政策支持的新兴产业仍将受到市场的关注。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也是选择较好的投资标的的时候。

  本周市场在创下2844点新低后,出现了超跌反弹,最高点曾达到3016点,受到5日和10日均线的压制以及外围市场下跌的影响,市场再次回调整理。盘面看,供给侧改革受益股、“一带一路”以及央企改革概念等股票都有一定的表现,对稳定指数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但成交量持续萎缩以及不确定因素较多等原因,使得市场在低位反复震荡。后市关注,市场是否再次创出新低,如果不创出新低,市场企稳就是不错的走势,能否反弹还需要多种因素的共振。

  外因方面:全球股市下跌、原油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等都使得资本市场遭遇寒冬。1月26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对持续加息的预期、汇率不稳以及跨境资本流出等都使得投资者趋向谨慎。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15年跨境资本呈现净流出状态,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一季度逆差914亿美元,二季度逆差139亿美元,三季度逆差1961亿美元,四季度逆差1644亿美元。这与美国加息、资金避险以及企业优化本外币负债结构等有关,央行也通过外汇干预等来稳定汇率。后市应继续关注跨境资本的流动方向、汇率波动以及外围股市能否企稳等。

  内因方面: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三去、一降、一补”的措施将延续,供给侧改革需要时间,创新也需要时间,经济增长将向提质增效、提高生产效率上下功夫。因此,“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国企改革的深入都是值得期待的。

  由于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市场短期内能够企稳已经是不错的走势。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国库现金定存、MLF以及SLO等工具的共同使用,向市场投放1.6万亿资金,流动性波动或得到缓解,但从上海同业拆放各期限利率看,短中期利率继续上行,显示流动性紧张格局还未完全消除,预计央行仍会在公开市场上逆回购操作,进行流动性管理。

  从技术上看,日线MACD绿柱缩短,显示上方的抛压减少,但是未形成金叉,主要由于缺少量能的支持。周K线上,收出了带上影线的小阳线,表示上方的压力依然较重。市场处于反复探底阶段,维持短暂的弱平衡。打破平衡需要外力的作用,外围市场稳定、汇率企稳以及政策方面的积极引导等都对市场反弹带来帮助,在没有稳定前,建议谨慎观望比较合适。

  央行释放流动性 A股窄幅震荡筑底

  消息面上,本周央行下调了3个月MLF利率75个基点至2.75%,通过SLO、MLF、逆回购等向市场净投放资金高达9550亿元。1月18日,开展550亿元3天期SLO1月19日央行共进行了4次操作,分别是:开展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开展750亿元28天期逆回购;开展3280亿元3个月期MLF;开展820亿元1年期MLF1月20日,开展1500亿元6天期SLO1月21日,共计开展4000亿元逆回购,其中包括29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1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

  央行此举无疑是向市场释放了巨大的流动性,这也使得A股大受其益。我们知道,短期决定股指涨跌的核心因素就是市场资金供给的多寡。周五沪指在2900点附近盘整,早盘走势较弱,直到午后才发力上攻,重回2900点。从K线运行轨迹来看,沪指又在2800-3000点做区间震荡筑底的动作,当然是否如此,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当前,诸多公司大股东推迟解禁时间甚至积极增持,对稳定市场情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沪指的估值水平已经较为合理,诸多价值型个股的投资价值已然凸显,继续深跌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当然,筑底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保持理性和冷静,逢低吸纳优质低估值个股是较为明智的做法。当然了,还要注意规避的就是创业板和中小板当中部分估值在百倍以上的个股,对于这些虚高的个股,越早远离是越明智的。

  A股颓势将改 把握低吸机会

  首先,政策利好预期有助于A股走出颓势。面对年初极端的波动,管理层对于A股市场可谓呵护备至,及时“认错”暂停熔断机制、制定大小非减持新规缓解减持压力、明确注册制和新股发行的时间表并强调注册制不会使新股大规模扩容等等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出管理层之于A股的呵护意图。考虑到3月初将迎来两会且十三五规划各细分领域将有望迎来实质性利好密集落地期,政策利好预期将有助于A股走出颓势。

  其次,投资者心态相对平稳。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1月11日至1月15日新增A股投资者33.21万、环比增加10.55%,交易投资者1943.35万、环比减少10.47%,持仓投资者5134.02万、环比微增0.16%;同期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小幅净流出80亿。可以看出虽然A股市场在2016年开局表现非常极端,且投资者谨慎情绪并未彻底扭转,但投资者整体的持仓心态依然保持相对平稳,这将有助于A股的重拾上攻信心和动力。

  最后,技术指标修复到位。在经历了近几周的反复极端震荡之后,四大指数均已出现明显超跌,且已回调至前期阶段底部区域,考虑到指数日线、周线、月线等多周期技术指标均已修复到位,这或将有助于市场技术性反弹的形成。

  展望后市:综合考虑“政策利好预期+投资者心态相对平稳+技术修复到位”等因素影响,我们预期A股最差的时期即将过去、最好的机遇有望到来。建议投资者在坚定未来慢牛行情预期的同时酌情把握个股低吸机会。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