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及时关怀,全球难得喘息!年初以来,全球股市普遍哀鸿遍野,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转向,美国正式启动加息周期,欧央行未扩大QE购债规模,而中国央行连续三月降准落空。但上周欧央行率先做出改变的姿态,日本央行表态“认真考虑”其他货币宽松举措,美国加息预期也显著延后,中国央行上周投放1.5万亿巨额资金驰援市场,均意味着央行态度短期生变,全球金融市场也迎来难得的喘息。
加息预期仍在,长期风险未除。但从长期看隐忧仍在,首先美国加息预期仅是延后,而非终结,美国失业率已经接近充分就业水平,不能低估美联储利率正常化的决心,指望美联储再来一轮QE4并不现实。而欧洲经济过去1年持续向好,因而宽松的延后应属短期之举而非常态。
防范风险为主,等待灿烂明天。15年中国经济增速降至6.9%,为90年以来新低,产能过剩下投资低迷仍是主要拖累。展望未来,中国政府改革供给侧的决心明确,因而需降低对降准降息等刺激需求的宽松货币政策预期。
稳定汇率优先,货币宽松退位。上周香港联系汇率受到巨大冲击,港股也再度大幅下挫,与此同时索罗斯称“我已做空了美股和亚洲货币”,手法与17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如出一辙。随后新华社发表强硬文章,称央行已采取措施稳定人民币,恶意做空者将面临巨大损失和严重法律后果。如果稳汇率成为首要目标,那么利率政策将受约束,而近期降息降准的政策一再落空,意味着宽松货币政策或面临退位。
相关链接:
这一段春季反弹行情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弱,因此,操作策略立足“斯诺克打法”进行防守反击,在市场恐慌宣泄之后再布局,多在“人少的地方”淘淘金,精选风险收益匹配度高的机会。供参考的指标包括市场成交量和换手率等,即当市场换手率极低、杀跌动能衰竭的时候,可以勇敢一些,把握好阶段性反弹行情。可围绕兴业年度策略《打好歼灭战》中,基于“立新+破旧”思路,优选的四大投资领域,尤其是围绕一些已深入研究且风险收益匹配度较好的标的股票进行波段操作。
政策主导型机会——寻找新的主题机会,周期股反弹+国企改革(并购重组)+新投资。特别是,春节前周期股反弹动力增强,包括近期北半球的异常严寒天气刺激油价反弹,带动大宗商品期货反弹;近期海外对于欧央行及日本新一轮政策刺激、美联储1月份不加息的预期显著提升;国内商品期货持续反弹,“两会”前后供给侧改革、过剩产能化解、国企改革的政策落实将增多,叠加季节性补库存。“人少的地方”,机构严重低配,最不济也有相对收益,另外转型壳资源存在博弈价值等原因。
格外小心地博弈“科技股”跌深反弹,高估值成长股的“去泡沫”之路可能还要很长,但是,阶段性“多杀多”杀跌动能充分释放之后,可以结合后续行业是否有更新更炫的发展前景以及大股东是否有能力和意愿积极维护股价,从而精选个股做交易。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