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行业透析 > 奢侈品行情低迷 必须战略收缩

奢侈品行情低迷 必须战略收缩

奢侈品价格差不再成为中国消费者的便利之后,大量中国消费者外流也导致了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收获了一片惨淡业绩的后果。

  实际上不只是Gucci,去年年底Dior关闭了成都仁恒置地广场店。而据《全球奢侈品市场监控》2015年发表报告指出,亚太地区近年的奢侈品市场将处于停滞状态,内地奢侈品收入或减少2%至4%。

  据不完全统计,2013~2015 年间,BURBERRY 关闭了 4 家内地门店,COACH 关了两家,Hermes关了一家,Armani 为 5 家,PRADA 则从 49 家变成 33 家。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LV去年已关掉3间中国分店,2016年内LV将会削减20%的中国分店,相当于约10间店铺。

  另有消息指出,接下来成都的仁恒置地广场、美美百货、仁和春天百货等较为早期的奢侈品卖场或许还会迎来品牌撤离以及调整等问题。面对IFS+太古里商圈的崛起,老牌奢侈品卖场愈发惨淡。早在去年10月16日,因为经营压力昔日成都高端零售百货标杆的仁和春天人东百货和光华百货店被成商集团集团以26亿元的价格收购。

  而对包括Gucci在内的多家奢侈品牌而言,伴随着门店迁移、升级、改造的完成,重塑品牌形象,将“外流”的消费者拉回本地,在小众奢侈品牌掘起,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升门店的销售额,才是当务之急。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禹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实际上奢侈品关店潮自2012年就开始了,珠宝、高端奢侈品等门店先从上海关闭利润不好的,并逐渐延伸到西部。这种结果其一是因为消费萎缩,其二就是中高档的民族品牌兴起压缩国外奢侈品的空间。虽然很多国际奢侈品牌宣称要做渠道下沉,但是目前没有一家做得好的。”

  业内人士认为,在过去几年里,中国消费者的崛起令Gucci、LV等众多奢侈品牌盲目地扩张开店,但随着中国的反腐运动日益加强和国内经济的放缓,消费者将更加偏爱低调的非知名奢侈品牌,如何在众人皆知的高调标志中,重塑品牌形象,是这些正在进行关店计划的奢侈品牌将要面临的难题。

  不过Gucci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Gucci目前没有关店或开店的计划。此次关店是为了门市布局调整,全新设计理念的门市也将从2016年开始陆续在中国大陆呈现。持续优化门市布局一直是Gucci零售业务中的常规项目。这些项目涵盖门市的开业,改装、迁移、结束和调整。”

  一位成都当地商业百货界资深观察人士告诉记者,“这两年,一线奢侈品大牌在中国大陆遭受重创。它们曾盲目扩张,现在因为购买力的大幅萎缩和价格差异导致消费大量外移,不得不重新优化自己的店铺资源配置。那些客流渐少的店铺,只会越来越弱。而人气汇聚的地方,以后则会越来越强。”

  实际上,奢侈品们的“营销策略调整”的背后与商业格局的“新陈代谢”不无关系。

  据记者了解,成都IFS以及远洋太古里相继开业之后,这里汇聚了众多国际一线品牌,据相关机构推测:2015年IFS的销售金额有望超过40亿元。奢侈品商圈的集群效应日趋显现,品牌VIP的重合度与客户黏性也越来越大,对于奢侈品而言,国际品牌之间都尊崇择邻而入的商业宝典,占据高端客户资源共享的平台显然能够带来更多盈利与价值。

  上述成都当地商业百货界资深观察人士指出,“成都较为早期的一些高端购物中心在商圈更新中逐渐丧失吸引力,随着成都 IFS 和远洋太古里的崛起,成都商业格局的改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一线奢侈品大牌们不断放弃其他盈利不佳的门店,太古里和IFS店铺的作用将会更加强化。毕竟这里是人潮涌动的春熙绝版CBD,也是国内最顶级的奢侈品+快时尚+餐饮商业中心之一。

  上述曾在仁和春天Gucci专卖店工作的员工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Gucci这次关店,也是意在收拢自己在西部最大的太古里旗舰店和IFS店铺的客流量。”实际上,为了把顾客的流量和黏性集中做大,Hermes一年前撤出了成都美美百货,迁到远洋太古里,然后开出了亚洲旗舰店。与此同时,1月12日,PRADA在成都 IFS 店内举行 2016 春节系列全球首发发布会。很显然,他们都决定把重心放到IFS+太古里商圈了。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