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渠道转型大潮中,每个零售企业都难免搏浪击水,但企业的禀赋千差万别,模式、速度也不尽相同。致胜的关键是尽早拨开迷雾、远离误区,进行中长期规划,制定布局与实施蓝图,然后才能投身其中,不断调整方向和步伐,成为全渠道时代的领航者。
关注年轻人之外的客户——“单身客”已经是具备巨大线上消费能力的客户,未来几年,“轻熟家庭”和“成长家庭”的线上消费力也不容小觑。
占领品类和场景制高点——明确重点消费者,挖掘需求的痛点,围绕消费者的核心场景,以数字化的手段,利用多个渠道,为消费者创造便利和提升体验。
线上与线下需融合发展——线上线下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线上渠道不应该也不能够只做低价竞争,需要明确其定位和角色,推动线下渠道的运营变革和全渠道的融合。
从传统业务模式迈向全渠道业务模式,零售商需要搭建六方面革新能力。
客户获取与互动——消费者购买路径碎片化。要最大程度锁住消费者,零售商需要综合利用数字化手段吸引客流,提升服务和体验的差异性挽留顾客。在商品可得性大大增强的今天,零售商除了要经营商品,更要经营“粉丝”,以新颖有趣的营销手段和互动体验,塑造零售品牌作为购买目的地的独特魅力。
全渠道品类规划——零售商需要锁定目标人群,刻画消费场景,了解各场景中线上和线下消费频次、支出和价值诉求,明确各渠道在品类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定位——是吸引关注、塑造形象、促进转换、服务粉丝还是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各个渠道定位,最终决定了线上线下的商品组合、价格、甚至包装。
新产品快速引进——全渠道竞争环境下,新品引进不但要与季节性匹配,更要能够捕捉市场热点,快速推陈出新。新品甄选标准不仅要看线下客流、销售、毛利数据,也要看线上引流和转化数据。新品引爆不仅是品类管理和采购人员的事,更需要营运和营销深度参与。传统零售商要灵活应用爆款、篮筐组合、预售预定等新玩法,提高单品贡献。
供应商合作管理——传统零售行业的零供关系更多的是基于规模和品牌力的博弈。新环境下,零售商要与供应商共同面对很多新的议题:如何管理线上的展示陈列?如何分配线上广告和引流资源?如何设计线上内容信息?如何满足线上订单的订补货和配送?全渠道环境下,零供关系比从前更需要合作共赢。此外,零售商还需要积极开发新的采购资源,针对线下资源不足的重点潜力品类,制定专项发展计划——例如加强生鲜源头直采和标准化管理,开发新品海外供应链。
供应链精益运营——要满足线上和线下渠道的商品运行需求,降低缺货,提高订单满足率,零售商需要解决两方面的新挑战。一是建立更加精准和贴近消费者的需求预测能力,从依靠终端历史销售数据进行需求预测,逐步演进为利用消费者行为数据(例如个人购物篮数据)提高预测前瞻性。二是提高供应链各环节商品库存订单数据信息的即时性和透明度,灵活应对更加分散、经常波动的订单量。此外,针对高周转和低周转商品的不同特性,零售商还需制定不同的供应链运行模式。
物流及配送服务——为满足消费者对配送的需求,零售商需要在物流成本和服务水平之间取得平衡,这一点对于商品单价较低的日用品零售商尤为重要。要实现配送经济性,全渠道零售商需要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提高订单价值,鼓励消费者一次购买更高价值的商品;二是充分利用局域分仓(门店仓或者是幕后店),降低库存与配送成本。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