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出身名校、越是学历显赫,就越希望在职场中一鸣惊人。论公司管理,课本上的诸多经典案例烂熟于心;论销售技巧,课堂上老师教的N条金律倒背如流;论文案写作,从来都是院系活动中说一不二的笔杆子;甚至连新年联欢会也不甘人后——那些顶着大大小小“光环”进入公司的人,哪个不是曾经的校园风云人物呢?
这样的新人太过自信了,以至于他们在职场中遇到和自己既往经验不一致的情况时,第一反应是怀疑和抱怨,而非接受和适应。而其中的有志青年更是迫不及待地试图以一己之力改造办公室生态,凡事都要发表看法,提出“更好的方案”。
有朋友聊起办公室里的一个新人。每次集团开会,领导在讲话结束之后总是象征性地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公司里谁都知道这只是走个过场,真有什么问题也是会后找领导私下解决,但该新人却屡屡在这一环节举手发言,从业务研讨到后勤供给,经常提出现有流程的弊端并发表建设性意见。
他是那种能见度很高的人。按照朋友的说法,即便不在一个办公室里,你也能随时感觉到他的存在:公司年会,他自告奋勇当导演,挨个部门打电话催节目;同事被临时抓去外地出差,急吼吼却又买不到火车票,他忽然一个电话过来说在网上看到有人要转让车票,已经联系好了,只需下班去某地铁口接头;公司的足球队定期训练,他去了两次就当上了领队,买饮料、约比赛、做队服、拉赞助,忙得不亦乐乎。
遇到这种人,哭笑不得是吧。他做的每件事都是出于善意,热心程度也足以让人感动,但不知为什么,这些行为放在一个新人身上,总觉得多少有些冒犯。
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就像等待胶片显影的过程一样枯燥而漫长,你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被周围环境慢慢接纳。
作为职场新人,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是适应环境而非改变环境。你要清楚职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必要只争朝夕,当你把时间尺度放长至10年、20年甚至整个职业生涯的时候,自然会就有一个更加平和的心态。
只有经历了这些,你才有机会静下心来观察,观察环境也观察自己,然后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
但也有些时候,职场新人被过早地推到追光灯下,是迫于形势。比如赶上公司大换血,刚走出校门的菜鸟莫名其妙就成了重振河山的元老。可能还没来得及学会怎样瞄准,就被拉到战场上拼杀,尤其是当你冷不丁打赢一仗之后,或许就此被寄予众望。
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但顺境当中也潜藏着危机。拔苗助长的故事不是危言耸听,每个人都要走的弯路并不会因为你的志得意满而自动变成坦途。没有在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经历过挫折,就意味着你要承担在更大问题上犯错误的风险。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