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开始,受国家相关政策尤其是配额政策的影响,国内外棉纱价差持续扩大,进口纱大量涌入国内,连续创出新高。进口纱确实给国内纺织企业造成很大压力,尤其在中低支纱领域,印、巴等国棉纱如入无人之境,国内中小纺企一片哀嚎,而国外棉纱进口企业也是异常激烈,有进口商坦言,在这么一块小小的蛋糕上,拥挤着大约300家公司。这三百多家公司为资源争的头破血流。可以说,从2011年至2015年,进口纱正在不断“鲸吞”中国棉纱市场,大有“一统天下”之势。
然而表象之下另有隐忧,不可否认的是,虽进口纱总量仍在增长,但自2014年以来下游需求不旺,价格乏力低走,贸易商也只赚吆喝不赚钱,心中叫苦连连。小编以管窥豹,预计未来进口棉纱将走弱,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近几年国内棉花消费量逐渐走低,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15年度国内棉花消费量预计在715万吨左右,由于需求逐渐减少,进口棉纱必然要受到影响,尤其是低支纱领域。
1100吨的国储棉就像是悬在棉花和棉纱贸易商头上的一柄剑,大家都在担心剑何时会落下。最近关于抛储的讨论增多,有各种版本的猜测。棉花价格下行预期加大,暂且不论程度,但定会冲击进口纱市场。
今年人民币持续贬值使得部分贸易商损失惨重,也间接带来贸易商的洗牌,很多中小贸易商退出市场。业内人士预计明年人民币兑美元还要贬值5-10%,这将令很多下游买家难以承受,转而选用国产纱。
进口纱最繁盛的时期,正是内外棉纱价差最大的时期,进口纱价格比同品种国产纱价差一度在两千元以上。而如今,截至1月底,内地市场印度C21S、C32S纱的人民币报价分别为17300-17500元/吨、19200-19500元/吨(个别大厂21SA 纱报至17600-17800元),C32S越南产C32SA纱报价19500-19600元/吨,印度纱与国产棉纱的差价下滑至300-500元/吨,已缩小至历史低位。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