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二堡的裘皮商场内,品牌名大都带有香港或欧美风。
2月末的东北还没有走出冬季,我坐在辽阳到佟二堡的大巴上,窗外是常见的东北乡村景象——暗红色的房顶、褐色的田地、黄色的枯草和干枯的树林。佟二堡镇在辽宁省的中部,距离最近的地级市辽阳约10公里,距西北边的沈阳约50公里。
高速路边矗立着一块10米高的广告牌,红色的楷体字“金泰龍”下面是“中国真皮衣王”,一位高鼻梁的白人美女穿着红色的皮衣,侧身注视着公路上的车流。半分钟后,又一个广告牌出现了,这次是黄色字“伊菲娜”,一位穿着白色貂皮大衣的女人正和你对视。
还有“千顺子”、“亨帝诗”、“金宝来”……这些广告牌都非常相似——黄色或红色的大字配上白人模特,眼神冷酷,皮衣鲜亮。
渐渐地,平原的玉米地中出现了几幢高楼,模模糊糊地能看到上面的字——“海宁皮革城”。
这里就是佟二堡——东北最大的皮草销售中心,也是东北最大的皮草生产基地。有人说,佟二堡是东北女性心目中的“麦加”。
东北的冬天天气寒冷,御寒是一种刚需,而皮草是东北人御寒的雍容华贵之物。在东北的大城市,比如大庆和哈尔滨,都开有皮草城。但佟二堡这个镇最早成为皮草圣地,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地处山海关进入东北的交通要道,可辐射辽宁和吉林南部。
皮草城
鼎盛时,周围市县开往佟二堡的皮草直达班车络绎不绝,一车人也许能买价值几十万的衣服。2014年12月11日,据报道,一辆大客车在去往佟二堡的高速上翻车,部分乘客从天窗逃生,仍结伴步行去购物。这辆客车就是皮草直达客车,由桓仁大雅河旅行社报报名,一天时间,每人30元。
和一般的东北乡镇相比,佟二堡有更多的高楼,更方便的交通,还有更多的私家轿车。客车停在佟二堡镇西边的客运站,一下车,就能看到不远处的“皇都皮草城”——正面是金色圆顶,尽显奢华气质,而背面却是白色。从皇都皮草城沿着主路皮草大街向东走,眼前便是一家家临街的“皮草厂”“皮毛厂”铺面。
积雪才融化,部分地砖翘了起来,裘皮商场和居民楼紧紧挨在一起,拉客的三轮车在几百米的路段不停地往返。我走过“圣路易皮草精品城”,“旺鼎皮草精品城”,这是佟二堡早期的皮草市场。
佟二堡的主路分东西两段,过了“佐佰妮”,看到“第一先生”时,就到了皮草东大街。东大街更多的是“服装厂”,我很快就走到海宁皮革城裘皮广场,这座商场东西长度约两百米,门前的停车场零星地停着几辆车。它的东面是规模相仿的“香港·時代廣場皮草風尚MALL”,对面是“上海皮革城”,它们是最近10年中开发的新楼,构成了佟二堡最核心的购物区域。
皮草是对动物皮毛做成的服装的总称,佟二堡最出名的貂皮,是皮草中较贵的一种,保暖性良好,相对于羽绒服、棉袄等材料更轻更薄,价格也更昂贵。
行业公认,最好的皮毛来源于北美、北欧。国内也有散养的农户,品质上要逊于进口。采购了貂皮,需要先在硝染厂硝皮,变成可加工的“熟皮”,再到各皮毛厂剪裁,制作成衣。这些流程最好在冬季之前完成,因为每年的10月到12月是销售旺季,过了春节,销量会明显下降。
{page_break}我到佟二堡的时候正逢农历正月十五,商场里人影寥寥,但多数商户还开着门。海宁皮革城裘皮广场两家店的店员告诉我,相比往年,今年冬天的销量尤其差。
“连着两三年市场不好了,”其中一位告诉我,“今年大客车拉来的中老年人多,根本不买东西,逛一逛就回去。”
我在空旷的大楼里闲逛,根据指示牌,这是海宁皮革城裘皮广场的D座,入驻了约140家品牌。品牌名大都带有香港或欧美风格,我数了一下,一共有28个品牌名带有“夫人”,常见的如“皇室夫人”“皇家贵族夫人”“皇朝贵夫人”,还有一家“乾隆贵夫人”。“巴黎”开头的品牌有4个。至少10家门店宣称自己的产品来源于香港。
这是佟二堡最高档的零售裘皮商城,其品牌和皮草西大街临街的铺面差不多。一路过来,无数的牌子带有香港、美国、巴黎、英伦前缀。
在海宁皮革城三楼的澳门街,一位烫着黄色发卷的中年女人向我推荐了一款羊皮的单皮衣。她让我相信,这是正宗的美国货。“看,Playboy,花花公子”,她说着,翻了下衣服下摆露出的牌子,空白的硬白纸壳子上,用黑体字写着“Playboy”。
Playboy是东北各大商场里的传奇,从小到大,我见过至少五十种Playboy的衣服,这一次至少单词没有拼错。
之后,我又在二楼一家“美国貂皮专卖店”里试穿了一件“美国水貂皮”外衣,服务员一直劝我,这是美国进口貂皮,尽管是公貂,也比国产的母貂质量好得多。我问她多少钱。
“一万四。”她说。我没说话。
“你要是真想拿,我给你成本价,一万一。”她说。
我翻了下貂皮的牌子,上面的地址写着“佟二堡香港工业园区”,这是佟二堡当地三个工业园中的一个。服务员忙解释,这是美国貂皮进口来这儿加工的。
经济不景气,皮草之都佟二堡也随之萧条。
源自香港
整个佟二堡,我没有看到一个品牌,和东北本地的貂皮传统相关。
很多人认为,东北人喜欢穿貂皮衣服是因为传统。比如广为流传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似乎说明东北早已存在穿貂皮的习俗。其实,当时的貂皮,品相和制作工艺都与现代的不同。
佟二堡的商人喜欢自我标榜香港货,其实是有渊源的。因为东北的皮草多数来源于河北辛集、枣强,后者的皮草制作技术,都是1980年代后由香港商人投资带来的。而香港的皮草行业,则是1960-1970年代欧美皮草行业转移时,发展来料加工形成的。
祖籍为河北枣强的香港皮草商人孙佐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1929年出生在枣强县大营镇,战乱期间辗转去到香港,继承了叔父的地毯公司,之后逐步转到皮草行业,将内地带去的皮草加工后销售到欧美。
{page_break}1960年代后,他和香港同行逐步开起硝染厂、皮革厂,和土耳其、韩国等地竞争欧美皮草的加工订单,逐步完善了技术。等到改革开放,孙佐民很快就到内地采购皮草,并尝试着在深圳、河北办厂。
和当时的内地工厂打交道是很难的事。孙佐民在回忆录中,专门花了一章的篇幅记录他与天津、北京、上海、河北的国营畜产公司合作时的教训:有时内地工厂不允许验货,结果欧洲的合作方收到的成衣质量奇差,被迫赔款;有时内地师傅不信任香港的师傅,结果用错了刀法,质量难以达标。
结尾时,他写道:“说实话,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很多对外贸易企业只求利益,不重声誉,不保质量,没有负责的专业管理人才,各畜产公司均亏损巨大。而香港企业为什么就个个赚钱发财呢?因为那都是个人的,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重质量,讲信誉,怕失去客户。”
1983年,孙佐民被推荐为河北省政协委员,他引进的技术在枣强的农户中流传开,私营的作坊、公司取代了国营畜产公司,飞速发展起来。
就在这时,佟二堡开始从河北批发皮夹克,向沈阳、长春、哈尔滨、满洲里等地销售,并逐渐学会自制皮草衣服。
佟二堡在辽宁中部,处于山海关内向沈阳、吉林、黑龙江流通的道路上。经商的氛围一兴起,人们很快发现做皮夹克赚钱,于是纷纷去河北、天津等地进货,一些人则进原材料,在佟二堡加工,慢慢形成了皮革产业。
直到2000年前,佟二堡都以皮夹克著名,镇政府牵头建起了皮草交易市场,批发皮夹克,1990年前后,中(苏)俄边境贸易火热,大量俄罗斯订单更是刺激了佟二堡的经济,几乎每家都在做皮夹克生意。
然而,质量成了佟二堡的软肋。订单太多,出口需求太大,不少人开始偷工减料,最恶劣的是将纸壳喷上胶,再做成皮衣的样子交货,很多都从满洲里出口了。其中一部分被退回,一部分则流入俄罗斯,这给佟二堡的信誉埋下了隐患。
20世纪末的金融危机,打击了以小作坊为主的佟二堡皮革业,很快,巅峰时期的八家皮装市场只剩下一家苦苦维持。
这时,香港的皮草行业也受到了巨大冲击,欧美的消费者忽然不愿意再买皮草了。1990年代,欧洲动物保护组织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皮毛运动”(Anti Fur),动物保护者在街头聚会,拦住穿皮毛的人,反复说服。极端者甚至到皮草时装发布会上往模特身上泼红油漆。
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也为了开发逐步富裕的内地市场,香港的皮草企业开始在珠三角、河北等地开厂,生产皮毛衣服。佟二堡也发现了这个机会,2006年后,皮夹克已经彻底被市场淘汰,佟二堡人纷纷去产业升级后的枣强、辛集购买貂皮衣服销售,慢慢地,也学会了制作技术。
东北传统的野生貂皮质较差,个头也小,周围村镇开始引进新品种养殖。
东北人时兴穿貂皮衣服,是最近15年的事。再之前,人们都穿着厚棉袄,羽绒服都算是新鲜事物。2005年之后貂皮开始流行,2010年后,公共交通工具上都能经常看到穿貂皮的人。网络上满是东北女人爱穿貂的段子,皮草成为一件富贵的象征物。
富裕的北美和欧洲因反皮毛运动减少了皮草消费,东北成为了新兴的市场。而佟二堡,成为其最主要的分销点和加工点,也被传说为貂皮的圣地。
边贸式微
佟二堡曾试图恢复曾经的外贸生意,尤其是对俄罗斯的出口,以避免单纯依赖东北市场,但没有成功。
在绥芬河经商的陈军告诉我,他们对俄罗斯出口的皮草,一般来源于河北枣强或者辛集。“佟二堡主要做内销,很少听说有出口商到那儿进货,”他说,“河北进口皮比较多,质量要更好一些。”
绥芬河在黑龙江的东部,是东北对俄贸易的重镇,距离俄罗斯远东最大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不远。1990年代初,陈军在这里做邮政职员,发现边贸赚钱,于是下海经商,专做服装贸易。2000年后,他和很多绥芬河人一样到北京雅宝路经商,这里临近东欧等国的使馆,是最大的对俄服装贸易市场。前几年,陈军在雅宝路和绥芬河都有店铺,2013年开始,贸易越来越困难,现在他已经退出了雅宝路。
最直接的打击,来自2015年卢布的贬值,俄罗斯商家的购买力立刻减弱。大概半年的时间里,绥芬河的人口从20多万减少到8万多,街面店铺的租金跌了一半以上。
而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也让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减弱了。和1990年代初“衬衫换飞机”的中俄贸易反向,卢布贬值期间,许多中国人到边境对岸去购买生活用品、奢侈品。
俄罗斯人也不需要到东北来跨境购物了。许多中国人到俄罗斯大城市开超市、市场,俄罗斯人甚至学会了用俄文版淘宝“海淘”,拍下来商品后,在绥芬河等地集中过关,再邮寄至俄罗斯各地。
{page_break}但最近几年,黑龙江省的对俄口岸反而增多了,各市县也更重视口岸建设。这是因为东北经济下滑,当地政府都把对外贸易当作拉动经济的抓手之一。
我去过鹤岗市的萝北口岸,这是一座煤矿城市,粮食加工行业也比较成规模。但在萝北口岸,建起了成排的别墅,并在2013年打造了一个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的“名山国际皮草城”。据《黑龙江日报》报道,这是该县首个现代商业体验中心,能“促进中俄双边贸易、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满足我省东部皮草市场需求”。
2013年,萝北的名山国际皮草城刚开业的时候红火过一阵,客源并非来自对岸的俄罗斯,而是直通鹤岗各县的免费大巴,拉来了很多中国人。
2015年春天,我到萝北口岸时,皮草城的门关着,别墅也空无一人。整个口岸,只有一家卖俄罗斯巧克力的店还开着。对面的俄罗斯除了零星的哨塔,只有干枯的白桦树,看不到任何人家。当地人告诉我,皮草城已经很久没开张了。
大家都不好过
和这些新商城相比,佟二堡早期的商场已经显得陈旧。而且老商城内多采用“代销”的手段,也就是生产者将皮草放在销售者的柜台,如果卖出,柜台按比例提成,否则退还生产者。这种模式降低了家庭作坊等小厂商的销售成本,却难以控制质量,也无法形成品牌。
2009年,经过内部多次讨论,佟二堡决定引进浙江海宁皮革城,建造全新的“皮革休闲购物中心”。很快,又引进上海汉唐集团建造上海国际皮革城,逐渐形成了皮草东街和高速路交接的皮草商场群。
这些大型商场都以品牌的形式进驻,看着更加正规,租金也更昂贵。然而,2014年后,佟二堡的皮草销量下降,才入驻的商家觉得难以承受租金。每年入冬的时候,海宁皮草城都有人打横幅,要求降低租金。
不过,其他的东北城市也开始引进这种大型皮草购物中心。2014年,哈尔滨海宁皮草城开业,吸引了黑龙江省内的消费者。在整体市场的疲软和销售模式被竞争对手复制的情况下,佟二堡的皮草销量连续走低。
皮草之都的衰落,背后是近年来东北经济的不景气。
离开佟二堡之前,我坐了一辆三轮电动车,去往香港皮草工业园。园区里基本没有人,厂家还没开工。我看到只有几家企业贴着招工的牌子,一位当地人告诉我,今年冬天招人比往年少多了。他还告诉我,由于销量差,周围养狐狸、貂、羊来卖皮的人,不少都只能继续养着它们,“没办法,摊上这年头,大家都不好过”。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