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股票学堂 > “债转股”不是简单地把银行债权转成股权

“债转股”不是简单地把银行债权转成股权

“债转股”不像有些媒体报道得那么简单,不是简单地把银行债权转成股权。银行的资金来源于百姓和企业,所以按照《商业银行法》要求,银行不能投资于非银行类企业,不能直接持有一般企业的股票。

  2016年度“两会”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李克强总理和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问题:债转股。

  “债转股”,也就是把企业欠银行的贷款,转换成银行对企业的股权。从企业角度看,巨额负债变成了股权,不仅不用还贷款,还免除了利息,压力一下子减轻很多;从银行角度看,降低了不良率,经营压力也将大大减轻。所以,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在3月16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也可以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来逐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

  同一天,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16日在经过“部长通道”时表示,银行“债转股”仍在进一步研究中,需要经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和技术准备才能推开。他说:

  对于债转股,总理强调了“市场化”,尚福林强调了合法、合规。为什么,因为这是一把双刃剑!

  那么,这个拯救中国经济的杀手锏到底该怎样玩呢?我的看法是,只能采取当年朱镕基“国企三年脱困”时的模式,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债权来解决。如果采取这种模式,事实上就是量化宽松。

  1999年时,国家提出了“国企三年脱困”,其中三大杀手锏中就有“债转股”。当时有三大特定背景:1,国企困难重重;2,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中国陷入通缩,跟目前环境非常类似;3,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多年来积累了大量不良资产。

  当时的解决办法是:国家成立了长城、信达、华融、东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对应收购、管理农行、建行、工行和中行的不良资产。

  国家通过注册资本金、央行再贷款给资产管理公司输血,资产管理公司还可以向各大银行发行低息债券筹集资金。然后,资产管理公司用这些钱收购各大行的不良资产,替代大银行成为负债企业的股东。

  通过这种交易,银行甩掉了不良贷款包袱,回笼了资金,可以轻装上阵;企业负债变成了股权,也甩掉了包袱。但在这个过程中,全社会的货币总量不可避免上升了。如果控制好M2增速和CPI,则对公众利益的“征用”不是很明显。若货币发行失控,则相当于全体民众负担了成本。

  “债转股”之所以被迫重出江湖,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的股市太孱弱,无法承担起“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企业去杠杆的重任。注册制推迟已成定局,战略新兴产业板也胎死腹中,为了稳定股市,新股发行节奏显然不能加快。这时候,除了振兴债市,就只能是“债转股”了。

  虽然“债转股”在非常时期拯救经济有非常效果,但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需要在操作中防范:

  第一,这可能让僵尸企业再次获得重生机会,而大量的中小创新型企业仍然难以获得贷款机会。因为拖欠银行贷款的主力显然是国企,是传统行业。值得警惕的是,在债转股过程中,行政力量可能再次成为主导。

  第二,“债转股”相当一批资金必将来自央行,这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也相当于量化宽松。最终会带来货币供应量上升,也可能刺激CPI回升。1999年启动的拿一轮“债转股”总量达到1.4万亿,这一轮规模肯定小不了。如果全面推出,估计“降准”次数会减少,否则货币超发不可避免。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