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旅费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支出项目,也是审计机关在日常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审计事项。
日前,在执行财政“同级审”中,审计组发现,某被审计单位利用自身工作经常处理突发性事件的特点,差旅费金额大幅超标,为此,审计组提出建议:
一是切实扩大公务卡应用,对于经常性出差地点,原则上指定具备刷卡条件的食宿场所定点消费,提高公务卡结算比例,从而从制度层面堵住虚假报销套取资金的行为,使其“不能为”。
二是开前门。在据实、从严核对历年差旅费发生金额的基础上,向财政部门建议,较大幅度提高该部门差旅费用预算,确保既“限标”又“兜底”,保证正常的业务工作开展,使其“不必为”。
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把违反出差管理制度纳入反“四风”的重要内容,与执行《廉政准则》、《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等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凡违反规定审批出差活动、报销差旅费或以给干部职工谋“福利”报销差旅费、出差期间擅自做主开支公务招待费、挪用专项资金支付差旅费等行为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直接责任人、单位主要领导的政治、经济、纪律、法律责任,使其“不敢为”。
相关链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中国要始终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
对此,沈丹阳表示,尽管面临新的挑战,我们仍然充满信心。信心不仅来自于既有的基础,也来自于新的作为。
“商务部接下来将推动放宽投资准入、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外资区域布局、提高自贸试验区建设水平、创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机制,按照国际高标准改善投资环境。”沈丹阳说,通过六措并举切实做好今年的利用外资工作。
据介绍,其中的一些具体举措包括:继续推动放宽金融、教育、文化等服务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加快内陆沿边沿海“三互”大通关建设;支持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等。
来自商务部的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356亿美元,同比增长5.5%,再创历史新高。今年1-2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41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
但随着国内生产要素成本的攀升,我国传统引资优势正在逐步削弱,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发展中国家加大引资优惠力度,新的形势也让我国的利用外资面临新的挑战。
桑百川认为,新提出的六项举措不仅将起到稳定传统制造业吸引外商投资的作用,也将促进利用外资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其中,以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为重要抓手,既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投资规则变迁的要求,也是提升外资结构和质量为突破口。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