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到婚纱礼服,肯定不少中国人都会想到Vera Wang,但是针对Vera Wang在2013年首驻上海的那条“羞辱化”规定(规定中国大陆内试穿的顾客先交付3000人民币,这条规定仅针对中国大陆门店,后受质疑取消),想必大多数人对Vera Wang的好感也就由此取消了大半。而后起之秀Jenny Packham,在去年和今年的天桥款中都推出了不少非常适合亚洲人穿着的红色婚纱。

从时装,到高定;从单一的外来时尚到有品牌专为市场所推出的系列,这一切的转变不仅仅是由“时尚主导”转变成为“消费者主导”,更是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时尚需求上,亚洲人,或者说中国人,远远有更多的空白地带。
去年所独家推出的满足亚洲人口味的红色礼服系列,不能不说算得上是一种壮举。而为什么说是壮举呢?随着亚洲市场中产阶级的慢慢壮大,对比老一辈的年轻人们更能接受新事物,除了逐渐摒弃掉传统的繁复的婚礼步骤之外,外来西方文化的侵蚀也渐渐让他们接受起了原本是西方婚礼习俗的一些改良:交换婚戒、西式婚礼、度蜜月……
而作为喜好接受新事物但又有传统习俗约束的他们,通常会选择将中西式婚礼“混搭”,这也就造成了一场婚礼下来,准新婚夫妇们通常都会有三至四套礼服需要更换。作为已经有不俗的经济基础的他们,也不会选择将如此有纪念意义的礼服用租借的方式来拥有。而Alexander McQueen之类的礼服对他们而言又显然超出了经济预算,因此,Jenny Packham之类的中低价位但同时又有优良制造的礼服成为了首选。
Jenny Packham在这个时候推出专门针对亚洲人群的红色礼服,一方面让消费群体都找到了归属感:品牌的做工以及设计都非常符合他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另一方面,作为接受新式文化和传统文化双重融合的新兴中产阶级而言,这样的礼服正好符合了他们对这类场合的需要。因此,Jenny Packham此举与其说是在“满足”新兴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不如说是在“引导”更多的新兴中产阶级重新树立对此的消费选择。
来源: